自是赭桐人不知,山大舟名空陆离。
越王烽火开千树,石氏珊瑚碎万枝。
终年吐艳光相射,不待烛龙成不夜。
端阳日酷色逾鲜,虽黄未肯先红谢。
无数小花攒大花,玲珑雕出芙蓉砂。
一花动至百馀日,不老须君媚岁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山大舟歌》。
首句“山大舟歌”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表现了一种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第二句“自是赭桐人不知”,意指山大舟歌这种美景是自然界的恩赐,但人们却无法察觉和欣赏。这里的“赭桐”指的是山大舟歌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而“自是”则强调了这种自然之美是独立存在的,无需人为的修饰和雕琢。
第三句“山大舟名空陆离”,进一步描绘了山大舟歌的美丽景色。这里的“山大”和“舟名”分别指的是山大舟歌所在地的山水景观和舟歌本身,而“空陆离”则形容了这些景色在视觉上的美感和震撼力。
第四句“越王烽火开千树,石氏珊瑚碎万枝”则是对山大舟歌具体场景的描绘。越王烽火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而石氏珊瑚碎万枝则暗示了战争对自然美的破坏和毁灭。
第五句“终年吐艳光相射,不待烛龙成不夜”则是对山大舟歌一年四季持续不断的美景的赞美。这里的“吐艳”指的是山大舟歌的花卉盛开的景象,而“光相射”则形容了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的美丽光影效果。
第六句“端阳日酷色逾鲜,虽黄未肯先红谢”则是对端午节时节山大舟歌美景的描写。这里的“端阳”指的是端午节,而“酷色逾鲜”则形容了节日气氛中的热闹和喜庆氛围。
第七句“无数小花攒大花,玲珑雕出芙蓉砂”则是对山大舟歌中各种花卉的细致描绘。这里的“无数小花”和“大花”分别指的是山大舟歌中的不同种类的花卉,而“玲珑雕出芙蓉砂”则形容了这些花卉在造型上的精美和独特。
最后一句“一花动至百馀日,不老须君媚岁华”则是对山大舟歌中某种花卉美丽持久的赞美。这里的“一花”指的是某一种花卉,而“动至百馀日”则形容了这种花卉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整首诗通过对山大舟歌的具体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通过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