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洞口梅花村,梅花不见馀冰魂。
美人已随明月没,依稀缟衣来黄昏。
翠羽啾嘈怨幽谷,白云黯淡愁荒园。
使君苦寻千万树,一冬冲雪忘寒温。
急须更植遍岩壑,依之吐纳扶桑暾。
尽教玉女插云髻,复为老人遮松门。
千秋梅花作汤沐,四百君当闻此言。
一罗一浮再开辟,花时招我倾清尊。

惠州王太守入罗浮寻梅花村不得,用子瞻松风亭下梅花诗原韵有作

注释:水帘洞口的梅花村,因为看不到梅花,所以梅花的灵魂就剩下了。美人已经随着明月消失了,依稀地穿着白色的衣服出现在黄昏时分。翠鸟在幽谷中啾嘈着哀怨,云彩暗淡而忧愁荒芜的园子。使君(太守)苦苦寻找千万棵树,一个冬天都在冲雪中忘了寒冷。他需要赶紧种植遍满岩壑,依靠它吐纳扶桑的阳光。让玉女插云髻,又为老人遮松门。 梅花是千秋的梅花浴,四百年一开花,当您听到这话时,请听我讲述这个故事。一罗一浮再开辟,每年花开时都会招我倾杯清尊。

赏析: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作者任岭南东路惠州别驾,当时正与友人游于罗浮山梅花村。苏轼的《松风亭下梅花诗》(见《东坡志林》),曾以咏梅之笔,描绘出罗浮山下梅林的秀丽景象,并借以抒写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此词乃和其《松风亭下梅花诗》之作。上片首二句写梅花不见,人已去,空余“冰魂”飘荡;后四句则写梅花村周围的景色:翠羽怨啼,白云黯然,使君苦寻,花时招饮。

下片承上而来,进一步描写梅花村的景况:“急须更植遍岩壑,依之吐纳扶桑暾。”意思是说,为了使梅花村四周的山岩峡谷都能见到梅花,必须赶快种下更多更多的梅花。这两句是全词的重点,也是诗人对梅花村的一片深情。

“尽教玉女插云髻,复为老人遮松门”,则是诗人对梅花村周围美景的进一步描绘。玉女插云髻,指松树上的松萝缠绕在松枝上,像玉女一样美丽。老人遮松门,指松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遮住了松门上的月亮。这两句写出了梅花村的优美环境,也表现了诗人对梅花村的喜爱之情。

“千秋梅花作汤沐,四百君当闻此言。”最后两句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梅花村四季常青,长流不竭,正如“千秋”那样长久;每当春天梅花盛开的时候,诗人都来到这里,饮酒赏花,如同“洗沐”一般愉快。诗人把这种感受告诉给那些来游梅山的人,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得到乐趣。

全词通过对梅花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