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好音能琵琶,千态万恨归边沙。明妃紫台作胡语,公主乌孙思汉家。
慷慨惟凭马上乐,凄凉岂必军中笳。新声鼓出好词曲,三日一调劳红牙。
古词元人百杂剧,新曲《牡丹》兼《浣纱》。伯龙红友供繁弄,酒酣一唱三咨嗟。
改调高弹飒风雨,攒点忽似更虾蟆。手搊口歌声若一,丝肉粉飘如飞花。
小声吹裂漆筚篥,大声掺乱渔阳挝。自矜琵琶与琴应,眩精骇耳非淫哇。
一一晖音合清浊,上腔下柱同整斜。十指绝光若惊电,双袖奋影争流霞。
乱击空中白翎雀,横奔塞上拳毛騧。毛血淋漓尽挥洒,又如胡汉相纷拿。
大雷小雷响四迸,天惊石破愁女娲。儿女呢呢不得语,恩怨尔汝潜相加。
缓调平弦有时倦,掩抑奇态嫌■𡤫。联绵断续转呜咽,又如縆瑟悲瓠巴。
一激一昂真当泣,哀歌销尽情萌芽。鹍弦石槽兼铁拨,翻嫌古法多喧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赠蒲衣子》,描述了一位名叫蒲衣子的音乐家,她擅长弹奏琵琶,技艺高超,深受人们的喜爱。
诗的开头两句:“王郎好音能琵琶,千态万恨归边沙。”意思是说,王郎是一位善于演奏琵琶的好手,他的琵琶技艺精湛,能够演奏出各种各样的乐曲。同时,他也有着千愁万恨的情感,这些感情都融入了他演奏的乐曲之中。这里的“边沙”指的是边疆的土地,暗示了琵琶的音调充满了悲凉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明妃紫台作胡语,公主乌孙思汉家。”描绘了琵琶女在紫台(皇宫)中表演的情景,她的表演充满深情,仿佛是在用胡语(即古代少数民族的语言)向远方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这里的“明妃”指的是王昭君,“紫台”则暗指皇宫。
第三句:“慷慨惟凭马上乐,凄凉岂必军中笳。”表达了琵琶女的演奏风格豪放激昂,她常常在马上演奏,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而她也曾在军队中吹奏笳(即乐器),尽管这种场合往往显得凄凉。这句诗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演奏场景,体现了琵琶女在不同场合下的多样性。
第四句:“新声鼓出好词曲,三日一调劳红牙。”描述了琵琶女新创作的乐曲受到人们的欢迎,她需要频繁地更换曲目以满足听众的需求。这里的“红牙”指的是古乐器,是一种象牙制成的乐器。这句话反映了琵琶女的才华和对音乐的热情。
第五句:“古词元人百杂剧,新曲《牡丹》兼《浣纱》。伯龙红友供繁弄,酒酣一唱三咨嗟。”提到了古词、元曲和杂剧等多种古代戏曲形式,以及新编的《牡丹》和《浣纱》等乐曲。这里的“伯龙红友”可能指的是与琵琶女关系亲密的朋友或同行。这句话展现了琵琶女的广泛才艺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第六句:“改调高弹飒风雨,攒点忽似更虾蟆。”描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运用了新的技巧和变化,使得乐曲如同风雨交加般激荡人心。这里的“攒点”指的是用手指快速敲击琴弦的技巧。这句话表现了琵琶女在技术上的高超造诣。
第七句:“手搊口歌声若一,丝肉粉飘如飞花。”描绘了琵琶女在演奏中手指灵活自如,如同双手合十唱歌一样自然。她的手法细腻而有力,使音符如同花瓣般在空中飘散。这里的“丝肉”可能是指琵琶的弦线,而“粉”则形容飘散的音符如同花瓣上的花粉一样轻盈。这句话展示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第八句:“小声吹裂漆筚篥,大声掺乱渔阳挝。”描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音量的变化和控制能力。她能够巧妙地将小音量的吹奏与大音量的混响相结合,使得乐曲既有细腻的韵味又不失气势。这里的“漆筚篥”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而“渔阳挝”则是一种打击乐器。这句话表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对音色的控制和对音乐风格的驾驭能力。
第九句:“自矜琵琶与琴应,眩精骇耳非淫哇。”表达了琵琶女对自己的自信,认为她的琵琶技艺与琴曲相得益彰,能够震撼心灵。这里的“淫哇”可能是指过于夸张的表现。这句话反映了琵琶女的艺术追求和对传统艺术的尊重。
第十句:“一一晖音合清浊,上腔下柱同整斜。”描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运用的各种技法,如各种音阶的搭配、上下拍的节奏变化等,使得乐曲既清晰明了又富有层次感。这里的“晖音”可能是指明亮的音色,而“清浊”则指声音的高低起伏。这句话展现了琵琶女在技术上的高超造诣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第十一句:“十指绝光若惊电,双袖奋影争流霞。”描绘了琵琶女在演奏中手指灵活自如,如同闪电一般迅猛。她的双手挥舞着,与周围的光线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这里的“流霞”可能是指流动的水汽或云彩,而“奋影”则形容双手挥动的速度之快。这句话表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的激情与活力。
第十二句:“乱击空中白翎雀,横奔塞上拳毛騧。”描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将多种乐器巧妙融合,创造出独特的音响效果。她的手指在空中快速打击,仿佛击中了空中的鸟儿或奔跑的马儿。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琵琶的音调比作鸟儿的鸣叫和马匹的奔腾,增加了音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十三句:“毛血淋漓尽挥洒,又如胡汉相纷拿。”表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将情感融入音乐之中,使得乐曲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她的演奏如同战场上的厮杀,既激烈又充满激情。这里的“胡汉”可能是指中原与边疆的人民,而“纷拿”则形容双方争夺的场景。这句话表现了琵琶女对民族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第十四句:“大雷小雷响四迸,天惊石破愁女娲。”描绘了雷电交加的壮观景象,暗示了琵琶女在演奏中的气势如虹。这里的“大雷小雷”可能是指雷声的大小不一,而“天惊石破”则形容雷声的巨大威力。这句话表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的气势和力量。
第十五句:“儿女呢呢不得语,恩怨尔汝潜相加。”表达了琵琶女在演奏中将复杂的情感融入音乐之中,使得乐曲充满了戏剧性的效果。她的表演如同一场戏剧,让观众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受。这里的“儿女”可能是指在观众中的男性听众,而“恩怨”则可能是指琵琶女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纠葛或故事背景。这句话表现了琵琶女在艺术创作中的深度和复杂性。
第十六句:“缓调平弦有时倦,掩抑奇态嫌■𡤫。”描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时而轻松自如,时而严肃认真,展现出不同的情感状态。这里的“缓调”可能是指柔和的旋律,而“平弦”则指平稳的弹奏方式。这句话表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的情感丰富性和多变性。
第十七句:“联绵断续转呜咽,又如縆瑟悲瓠巴。”描绘了琵琶女在演奏中时而连绵不断,时而断断续续,使得乐曲充满了悲伤的情绪。这里的“联绵”可能是指连绵不绝的意思,而“断续”则形容乐曲的起伏波动。这句话表现了琵琶女在演奏中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
第十八句:“一激一昂真当泣,哀歌销情萌芽。”表达了琵琶女在演奏中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沉哀婉,使得乐曲充满了感动的力量。这里的“一激一昂”可能是指琵琶的弹奏技巧中的高低起伏,而“哀歌销情萌芽”则形容乐曲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情感。这句话表现了琵琶女在艺术创作中的感人魅力。
第十九句:“鹍弦石槽兼铁拨,翻嫌古法多喧哗。”表达了琵琶女在演奏中使用传统的古琴和铁拨等乐器,但似乎觉得过于喧闹,希望有所创新和突破。这里的“鹍弦石槽”可能是指古琴的弹奏方式,而“铁拨”则是一种打击乐器,用来模仿古代的打击乐声音。这句话表现了琵琶女对传统艺术的坚持以及对创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