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上泰华,遥望薰风台。
一片苍梧恨,茫茫天外来。
君今蒲坂去,门对首阳开。
并向夷齐墓,松间扫绿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读懂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句分析,最后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研读诗文,逐字逐句地分析,从内容、手法等不同角度去领会,切忌面面俱到。

本题是一道诗歌鉴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题干中已明确提示了“赏析”,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本首诗的前两句“昔年上泰华,遥望薰风台”中的“遥望薰风台”写出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而“苍梧恨”则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无限留恋之情。第三、四句“君今蒲坂去,门对首阳开”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其中“蒲坂”“首阳”都是山名,分别位于今山西永济县和河南济源市,这两句既点明了诗人送别的地点,又暗示了朋友即将面临的困境。第五、六句“向夷齐墓,松间扫绿苔”写诗人与友人分手后的情景,其中“夷齐”指商朝末年的两个忠臣伯夷、叔齐,他们为了维护正义,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死后还被百姓奉为神明。这两句既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即将面临的困境的担忧。

【答案】

【解析】

(1)

昔年:过去的日子;上泰华:登上泰山的最高峰;遥望薰风台:远远地眺望着薰风亭。

(2)

苍梧:泛指遥远的南方;一片苍梧恨:表达对南方的深深眷恋。

(3)

君今:如今;蒲坂:地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

(4)

首阳: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门对首阳开:暗示友人即将面临的困境。

(5)

夷齐:指商朝末年的两位贤士伯夷、叔齐;他们为了捍卫正义,宁死不屈,拒绝吃周礼所赐的粮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6)

扫绿苔:清扫墓地上的杂草。

译文:

当年我们曾一同登上泰山最高之峰,远眺那风景优美的薰风亭。我怀念起遥远的南方,那里有我们的故乡。如今你离开了这里,将要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为你担心,希望你能够像伯夷叔齐一样,坚守自己的节操不被腐蚀。我要向你告别的时候,就站在你的墓前扫去坟上的杂草。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吴子归河中的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回忆昔日的友情以及今日离别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未来命运的担忧。全诗以“昔年”开头,回顾了两人曾经一起攀登泰山、远眺风景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这段友情的深深怀念。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拉远,诗人对友人的未来感到担忧,因此他写下了“一片苍梧恨”和“茫茫天外来”的句子,表示自己对友人的深深眷恋。最后,诗人通过对伯夷、叔齐的赞美,希望友人能够坚守节操,不受世俗诱惑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