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郡前舟不进,忠宣祠下首频回。
野云冥冥天地改,孤城落落心肝摧。
长江风声自旦暮,青冢岁月老崔嵬。
树根久坐兴长叹,山禽百种将予哀。
【注释】
过:经过。
谒:拜谒。
余忠宣公祠:指宋代抗金名将余玠的祠堂。余玠,字彦柔,号清江居士,南宋著名将领。他曾任福建安抚使兼制置使,后任知隆兴府,在抗金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同安郡:今属福建省。
舟不进:船不前进。
忠宣祠:即余忠宣公祠。
首频回:频频回头。
冥冥:昏暗貌。
天地改:天地变化。
孤城落落:形容城高而孤立。
长江风声:指长江上的波浪声音。
青冢:汉王陵墓,在甘肃景泰县西北,为西汉大将王尊之墓,俗称“马踏青”。
树根久坐:长时间坐在树下。
兴长叹:兴起感慨而叹息。
山禽百种:各种山禽。
哀:怜悯。
【译文】
我来到同安郡前,船只却停滞不前;我在余忠宣公祠下,频频回头眺望。野云弥漫,天地之间仿佛已换了模样;孤城的轮廓显得更加孤独凄凉。长江上的风声,昼夜不停地吹拂着;古坟上的草色,也显得年久失色而苍老。我在树根上坐下,不禁兴起感慨而叹息;山中的鸟兽,也似乎在可怜我。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经过余忠宣公祠堂时所作,表达了对这位历史英雄的无限怀念与敬仰之情。全诗通过描绘祠堂周围的自然景象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感叹。
首联“同安郡前舟不进,忠宣祠下首频回”,以简洁的语言开篇,交代了诗人此行的背景和目的。“舟不进”暗示了诗人行进的艰难,而“忠宣祠下首频回”则表明他在祠下驻足,对这位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颔联“野云冥冥天地改,孤城落落心肝摧”,进一步描绘了祠下的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用“野云冥冥”来形容天空中云层密布的景象,用“天地改”来形容时局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对时局动荡不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而“孤城落落”则形象地描绘了祠下那座孤零零的古城,给人以凄凉之感。诗人用“心肝摧”来形容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表达了对英雄的深深敬仰之情。
颈联“长江风声自旦暮,青冢岁月老崔嵬”,则是对祠内景色的具体描绘。诗人用“长江风声”来形容远处传来的江水波涛声,用“青冢岁月”来代指祠内的古碑。这里的“老崔嵬”既是指青冢的地势险峻,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诗人通过这一描绘,再次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尾联“树根久坐兴长叹,山禽百种将予哀”,则是诗人在此处所感所想的直接表达。首先,“树根久坐兴长叹”可以理解为诗人在长时间坐在树根上时,因思及过往的英雄事迹而心生感慨。其次,“山禽百种将予哀”则是说诗人看到了山中的各种鸟类,它们也似乎在同情他此刻的心情。最后,“哀”字在这里既是对诗人心境的总结,也是对整个诗歌情感基调的点睛之笔。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祠堂内外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