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如南海厚罗浮,此气停储几百秋。
不与乖崖争华岳,懒寻关尹问青牛。
薪铺一路看燃火,律转三阳验发抽。
底事精光常浸润,不闻宣父降尼丘。
诗句解析
1. 深如南海厚罗浮,此气停储几百秋。
- 注释:形容罗浮山的深厚和古老。”深如南海”指罗浮山之深邃,仿佛南海一般广袤;”厚罗浮”则意味着罗浮山的底蕴丰厚。”此气”指的是这里的灵气或自然之气。”停储”暗示着这些气体长久地储存于此地。”几百秋”说明这种气体在这里积聚了很长时间。整体而言,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罗浮山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感慨。
2. 不与乖崖争华岳,懒寻关尹问青牛。
- 注释:此处提到的“乖崖”是指汉代名将赵充国(赵充国曾因治理羌族问题而得名),其事迹在《后汉书》中有记载,显示其英勇善战。而“华岳”是五岳之一,位于山西临汾市西北,以其险峻著称。”关尹问青牛”可能暗指道教修行的一种境界,关尹即老子,青牛代表道家的修炼对象。此句通过对比表达出罗浮山的自然美和文化积淀远胜于华岳的险峻和道教的修炼境界。
3. 薪铺一路看燃火,律转三阳验发抽。
- 注释:此句形象描绘了罗浮山中自然景观的独特之处。”薪铺”可能是对沿途烧柴做饭场景的比喻,表示旅途中的艰辛。”燃火”则暗示了火种或光源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某种自然现象或人造设施提供的光亮。”律转三阳”指时间的变化或季节的更迭。”验发抽”则可能是指观察植物生长或自然现象的过程。整句反映了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所感受到的生命力量和时间的流转。
4. 底事精光常浸润,不闻宣父降尼丘。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疑问或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精光”可能指的是日月星辰等自然界发光的现象。”浸润”表明这些自然现象持续不断地发生,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感觉。”不闻宣父降尼丘”则是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孔子(宣父)到尼丘山讲学的故事,这里用来象征智慧和教化。整句诗通过询问为什么自然界的精光总是如此浸润不息,暗含了对生命循环、宇宙法则的思索。
译文
- 深如南海厚罗浮,此气停储几百秋。
- 不与乖崖争华岳,懒寻关尹问青牛。
- 薪铺一路看燃火,律转三阳验发抽。
- 底事精光常浸润,不闻宣父降尼丘。
赏析
这首诗以罗浮山为背景,通过四首七言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感悟。首两首诗分别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描绘罗浮山的壮丽与深厚,第三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来表达对生命轮回与自然规律的思考,最后一首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永恒不变的赞叹以及对历史人物故事的引用,引发读者对时间和自然的沉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表现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