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笥山前偶濯缨,罗浮亭子向君成。
未辜东莞人留诺,共爱金牛老结盟。
已付行藏同涧水,肯教魂梦愧山精。
铁桥四百峰前路,双眼须君更放青。
玉笥山前偶濯缨,罗浮亭子向君成。
未辜东莞人留诺,共爱金牛老结盟。
已付行藏同涧水,肯教魂梦愧山精。
铁桥四百峰前路,双眼须君更放青。
注释:玉笥山:在广东省东莞市南30公里处。濯缨:洗帽子上的缨络,表示清高。东莞:即东莞县,今属广东。金牛:指金华山。结盟:结拜为兄弟。涧水:小溪流。山精:山林中的精灵。铁桥: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东莞铁桥。
玉笥山前偶濯缨,罗浮亭子向君成。
未辜东莞人留诺,共爱金牛老结盟。
已付行藏同涧水,肯教魂梦愧山精。
铁桥四百峰前路,双眼须君更放青。
玉笥山前偶濯缨,罗浮亭子向君成。
未辜东莞人留诺,共爱金牛老结盟。
已付行藏同涧水,肯教魂梦愧山精。
铁桥四百峰前路,双眼须君更放青。
注释:玉笥山:在广东省东莞市南30公里处。濯缨:洗帽子上的缨络,表示清高。东莞:即东莞县,今属广东。金牛:指金华山。结盟:结拜为兄弟。涧水:小溪流。山精:山林中的精灵。铁桥: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东莞铁桥。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清风时一洒,默坐听渔歌。 注释: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译文: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赏析:清风时时吹过,诗人静默地听着渔人吟唱。“默”字写出了诗人的神态,他似乎在静静地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蚊蚋何曾炒,烟霞敢自多。 注释: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译文: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诗句释义: 1. 潇洒东皋路:描述诗人在东皋的一条道路上行走,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2. 登临亦不时:即使登上高处也并非经常,表示有时登高远望,有时则不登高。 3. 先生拚屡醉:指诗人经常饮酒以解忧。 4. 花鸟任相怡:花鸟与自然景色相融,使人感到愉悦。 5. 翠带垂千柳:形容柳枝如同绿色的腰带,下垂如千条细柳。 6. 金梭掷一鹂:用比喻的手法,将飞鸟比作织布的金梭。 7. 踟蹰归路晚
奉谢朱都宪诚庵先生 寻常折简也须来,敢道蓬门不浪开。 自古公卿贤可事,如今草莽愧非才。 神雷莫炒泥涂蛰,春信潜回琥珀杯。 俯仰乾坤无可谢,细留双眼看三台。 注释: 奉谢朱都宪诚庵先生:向朱都宪表示谢意(朱都宪,即朱诚庵,字诚庵) 寻常折简也须来,敢道蓬门不浪开。 自古以来,有才能的公卿们总是值得尊重和敬仰的。现在,我虽然身处草莽之中,但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无能和无才。 神雷莫炒泥涂蛰,春信潜回琥珀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披草香传竹径幽,午窗冬睡尚科头。 - 注释:在竹径旁,披着草香,静谧而深远。中午的阳光下,我依旧光着头,安然睡去。 - 译文:竹径旁散发着花草的香气,午后阳光下,我依旧保持着朴素的装束,悠然自得地午睡。 - 赏析: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通过“竹径”、“午窗”和“科头”(古代的一种发型),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意境。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注释】 1. 岷峨:指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南离:指南朝,因五岳分峙南方而得名。大庾(guǒ):山名,在今江西省境内。 2. 地设天留空甲子:意思是说大地是有意为之,天空是有意安排。 3. 云蒸雾拥:形容云雾弥漫。 4. 画难着笔端何语:意思是画不出心中的景象,不知如何下笔。 5. 铁桥:在四川成都。 6. 秋光无限只题诗:意思是说秋天的美景无边无际,只能借诗歌来表达。 【赏析】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一组诗。 第一首“一代文星落两间,秋云黯黯夜漫漫。”描述了一位文星般的人物从世间消失的情景。在这句中,“一代文星”比喻这位先生是当代杰出的文人,而“落两间”可能意味着他离开人世,或是隐居或离世。“秋云黯黯夜漫漫”则描绘了夜晚的阴郁和秋天的凄凉氛围,增添了几分悲凉与孤独之感。第二首“进亦何惭退不疑,一峰盖世作男儿。”表达了对先生一生的评价
第一首: 进也何惭退不疑,一峰盖世作男儿。 暂留翰苑非无地,却向金牛不尽期。 盎壤岂胜今日意,莺花又展去年诗。 婆娑一醉春风酒,尚忆芗城嘱别时。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为罗一峰先生写的挽词三首中的第二首。“进”与“退”都是指进退出处,但在这里用来形容罗一峰的为人。他虽然在朝廷做官,但是并不因此骄傲自满,反而谦逊有礼,像男子一样担当重任。他暂时留在翰林院,并不是没有地方可以发挥才能
第一首 莼鲈一箸尚休官,何处清风有状元。 注释:我刚刚品尝了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就决定不再做官了,哪里还有清风能比得上这两样美食呢。 赏析:此诗表达了词人对故乡莼菜和鲈鱼的怀念之情。他认为在家乡的莼菜和鲈鱼才能让他感受到真正的清风,而官场上的种种诱惑与束缚,都无法比拟家乡的风景与美食。 第二首 梦破孤舟看野水,酒醒残月坐丘园。 注释:我在梦中乘着孤舟看着野外的水流,醒来后坐在自己曾经生活过的丘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