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潇潇坐一亭,凝香寂寞对遗径。
燕鸠结舌频窥树,兰蕙藏春不放馨。
活水游鱼偏自得,满庭芳草为谁青。
凭栏更有难言意,淡淡波光著数萍。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在风雨潇潇的亭子中,静观亭中的雨景,并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友情的感慨。首联“风雨”二句写雨中所见;颔联承上启下,写风雨过后所见,表现了诗人的孤寂;颈联“活水”二句以游鱼自得,芳草为谁青,反衬自己的孤独;尾联以“凭栏”二字收束全篇,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愁苦之情。整首诗句字不重复,却处处关合着“亭”这一意象。

【答案】

注释:潇潇:风雨声。遗径:被风吹落的花草铺成的小路。燕鸠:燕子和布谷鸟。结舌:不敢鸣叫。兰蕙:香花名,这里指芳草。数萍:浮萍儿。

译文:在风雨潇潇的亭子中我静静坐着,独自对着凋零的花草凝思。燕子和布谷鸟都不敢鸣叫,它们频频窥探树梢。春意已经消散,芳草也失去了往日的芳香。游鱼在水中畅游而感到快乐,满园的芳草又为谁而绿呢?凭栏远望,又有难言的心事,淡淡波光映照着几片浮萍。赏析:“静观亭雨中”,起笔点明题意和环境。“坐”字领起全篇,突出“坐”的动作和心境;“一亭”即“一轩”,“潇潇”写出雨的气势,也表现出人的心境。“凝香寂寞对遗径”两句是说,雨中无人相伴,只能与凋谢的草木相对。“凝香”即“凝香尘”。“寂寞”不仅指没有人陪伴,更指诗人自己。

中间四句由近及远,从眼前景象写到远处景物,由人过渡到物,由动过渡到静,层次井然。“燕鸠”以下三句描写雨后的情景,是诗人触景生情的产物。燕鸠因雨停而不敢鸣叫,这是它们害怕被人发现;布谷鸟因天晴而发出叫声,这是它们高兴的表现。但燕鸠和布谷鸟都没有敢去探望那些枝头挂满露珠的花瓣,说明它们都怕惊扰了这一片美丽的景色。“兰蕙”两句,写雨后春景的变化。兰蕙本是香花,雨后却已无香味;芳草本来也是春天的标志,但经过这场雨,似乎也被冲刷得失去了原有的香气和色彩。“偏自得”、“为谁青”,用反问手法,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珍惜,也反映了他对时运的不幸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结尾四句紧承前面写景抒情而来。“活水”两句用典,活水中游鱼得到自由,而芳草却被人们踩踏,这反衬出诗人的闲散无聊。“满庭”两句写庭院里的芳草,它虽生长得茂盛,但无人欣赏,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凭栏”一句,既是实景又是虚景。诗人在亭子里凭栏远望,但看到的景象只是那几片漂浮在水面的浮萍。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情景各异,但都是借景抒情。

这首诗写诗人在风雨亭中观赏风景、体会人生的情趣。诗人通过写景寄寓了自己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