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拜天颜入棘闱,斯文曾不乏瞻依。
从知忠信堪凭仗,何处荣华免是非。
秋月普来心里照,晨星谁道眼中稀。
提携京兆逢贤佐,未许权舆咏落晖。
【注释】
试事已毕呈毕嘉会少京兆:试完公事以后,向毕嘉会呈上。呈,献上;毕嘉会,唐代人,曾做过少京兆。少京兆,京城的长官。
自拜天颜入棘闱,斯文曾不乏瞻依:自己参拜皇帝的面容后进入考场,文人学士从未缺少仰望和依靠。棘闱,指科举考试的考场。斯文,指儒生、读书人。
从知忠信堪凭仗:知道忠诚信义可以依靠。
何处荣华免是非:在什么地位能免于是非呢?
秋月普来心里照,晨星谁道眼中稀:秋天的月亮普照着我的心,晨星谁能说眼睛中看不到它。普,普遍。稀,稀少。
提携京兆逢贤佐,未许权舆咏落晖:提携支持京兆府长官遇到贤能的人,不容许那些无才之辈吟唱着夕阳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试成功后呈给毕嘉会的。诗的前四句表达了他通过参加殿试,考中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自拜天颜入棘闱,斯文曾不乏瞻依”二句,写自己有幸拜见皇帝的面容,进入了考场,从此文人学士就没有缺少仰慕和依靠了。这里用了一个“曾”字,说明自己以前虽然也曾经做官,但还没有得到皇帝的青睐,所以这次能够进入考场参加殿试,是难得的机遇。
五至八句,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看法。“从知忠信堪凭仗”二句,意思是自己深知忠信之人是可以依靠的。这里的“忠信”一词,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的奸诈虚伪行为而言的。而“堪凭仗”三字则表明了自己有担当国家重任的能力与信心。至于“何处荣华免是非”,则是说自己在官场中,要想避免是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一旦当官,就不免要受到各种利益关系的牵累。“秋月普来心里照”二句,进一步说明自己之所以能够在考场上一展才华,是因为有一颗纯洁无私的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秋月普照大地,照亮了我的心灵,就像天上的明月一样。而晨星虽多,但却很少见到自己的眼睛之中。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提携京兆逢贤佐”二句,意思是自己能够成为朝廷中的贤能之士,得到了毕嘉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不能让那些无德无才之辈,在朝廷中占据位置,从而吟唱着夕阳的美丽。“未许权舆咏落晖”,意思是说那些无德无才之徒,没有资格吟唱落日的美丽景色。“权舆”,指权位。这里用了一个“未许”字,表明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可以随意吟唱夕阳之美的人,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吟唱了。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应试成功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中奸诈虚伪行为的憎恶之情,以及自己对于忠诚信义的崇尚和追求。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