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粘枯树闹饥鸦,载酒过门问小车。
屐齿每嫌穿碧玉,陶铛端欲煮琼花。
剡中夜舫殊堪画,驴背诗情却到家。
老我都城兴无限,那钱买醉不藏叉。
【注释】
雪中追和东坡韵八首:苏轼有《雪中次韵子由二首》,诗人应和之作。
絮:飞絮,柳絮。枯树:枯枝老树。闹:纷乱。饥鸦:乌鸦。载酒过门问小车:指送酒来的人敲门问道:“小车来了没有?”载酒:携带美酒。小车:代指客人。
屐齿:木屐的齿。穿碧玉:形容踏在青石板上的声音清脆如玉石。陶铛:瓦罐。端欲煮琼花:端着瓦罐想煮梅花。琼花:美丽的花朵,这里指梅花。
剡(shàn)中:地名,今浙江省嵊县境内的剡溪。夜舫:夜航的小舟。殊堪画:特别值得画。驴背诗情却到家:指诗人骑着驴儿回家时,心情舒畅,意气风发。驴背:指骑驴。却:返回。
老都:指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兴无限:兴致勃勃,豪情满怀。那钱买醉不藏叉:《世说新语》记载,晋人顾恺之“好樗蒲”(即赌博),一次赢了钱,他不肯藏起来,要拿去买酒喝,结果把主人顾长康得罪了。
【赏析】
这首是酬答苏轼的《雪中次韵子由二首》。此诗前六句写雪夜访友,后两句写归途情景。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淡雅。
首联写友人来访。大雪封山,路上滑,树枝挂着厚厚的白雪,显得枯黄而沉重,树上飞满了雪花,仿佛一群饥饿的乌鸦,它们聚集在枯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向行人讨食。“载酒”三字,点出诗人带着美酒来访。“过门”二字,写出朋友远道而来,诗人十分欢迎。“问小车”三字,说明诗人的朋友已经到门前了。“问小车”与上句“载酒”呼应,可见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颔联写雪夜访友。诗人穿着木鞋行走在积雪覆盖的小路上,发出“踏踏”声响,如同敲击碧玉一般清脆悦耳。而诗人提着瓦罐,似乎要熬一锅好茶,煮一壶美酒。“陶铛”二字,既写出陶器瓦罐,又暗示诗人以文会友、以酒论事的情怀。“端欲煮琼花”,诗人提着瓦罐想煮梅花,暗指自己有高雅的志趣,不愿沉溺于世俗之中。这两句写景细腻逼真,富有情趣。
颈联写夜宿剡溪。“剡中”,指地名,今浙江省嵊县境内的剡溪。“夜舫”,即夜行的小舟。“殊堪画”,意思是特别值得画。诗人骑在驴背上回程,心情愉快,意气风发。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面。
尾联抒情。诗人骑上毛驴回到京城,一路畅怀高歌,兴致勃勃,豪情满怀。“老都”二字,表明诗人回到京城之后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兴无限”,表明诗人对国家前途充满希望。“藏叉”,典出《世说新语》,晋人顾恺之喜欢赌樗蒲,有一次赢了钱,不肯藏起来,要拿去买酒喝,结果把主人顾长康得罪了。这里用此典故来表明诗人不会因为一时的胜利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小小的胜利而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