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断夫天九地遥,光荣未死亦何消。
掩穷清昼门双片,照满寒帏月一条。
宿草孤坟成往梦,高门大扁揭当朝。
贞嫠仗节人知少,谁普天光下碧霄。

【注释】

1.谢芳石:人名

2.获旌门喜:获得荣誉

3.心断夫天九地遥:指思念远在天边的丈夫

4.光荣未死亦何消:活着的丈夫没有失去荣耀(指战功)

5.掩穷清昼门双片,照满寒帏月一条:指家中的门窗被照亮了,月光洒满了屋子

6.宿草孤坟成往梦:指死去的丈夫的坟墓

7.高门大扁揭当朝:指家门显赫,门前挂着朝廷颁发的奖状

8.贞嫠(liu):寡妇

9.仗节人知少:知道为国尽忠的人太少。

10.谁普天光下碧霄:普天下的人谁能理解我啊。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谢芳石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题中的“门喜”指的是谢芳石妻子的丧事,因得旌表而喜悦。此诗作于丧妻之后,表达了谢芳石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他为国尽忠、不图个人荣名的高尚情操。

前四句写谢芳石妻子的丧事,因得旌表而喜悦,后六句写对亡妻的怀念和自己的高尚情操。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高远。

首联“心断夫天九地遥”,写出了作者对亡妻深切的思念;“光荣未死亦何消”,表明虽然自己活着,但已失去了荣耀,与死亡无异。

颔联“掩穷清昼门双片,照满寒帏月一条”,形容家中的门窗被照亮了,月光洒满了屋子,营造出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颈联“宿草孤坟成往梦,高门大扁揭当朝”,则通过描绘亡妻的坟墓和家门的显赫,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和对国家忠诚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为国尽忠、不图个人荣名的高尚情操。

尾联“贞嫠仗节人知少,谁普天光下碧霄”,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普天下的人能否理解他的心情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