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虚岸纵步时,一回着目一沉思。
阿谁解领吾人意,却有黄花在短篱。
注释:在山岸上漫步,时而宛转前行。每回停下脚步,我都会沉思一下。谁能理解我的心意?只有那黄色的菊花在篱笆旁边。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的小诗。诗人通过对山景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他的孤独、寂寞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宛转虚岸纵步时,一回着目一沉思。
阿谁解领吾人意,却有黄花在短篱。
注释:在山岸上漫步,时而宛转前行。每回停下脚步,我都会沉思一下。谁能理解我的心意?只有那黄色的菊花在篱笆旁边。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的小诗。诗人通过对山景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他的孤独、寂寞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清风时一洒,默坐听渔歌。 注释: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译文: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赏析:清风时时吹过,诗人静默地听着渔人吟唱。“默”字写出了诗人的神态,他似乎在静静地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蚊蚋何曾炒,烟霞敢自多。 注释: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译文: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七》是明朝林光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被铜鼓声唤醒的情境。接下来将逐句进行翻译: 松阴横一枕,翻忆在扶胥。 松树的影子横卧在枕头上,让我不禁回忆起曾经在扶胥的经历。 铜鼓回春梦,波罗集异乌。 铜鼓的声音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回到了他的梦境中,而那些奇异的鸟儿聚集在一起。 于今甘拙讷,不睡复何如。 他感叹现在的自己宁愿安睡也不愿再经历这样的梦境。 九鼎传东汉
【注释】 观山四首:唐代诗人李涉有《观山》诗四首,其中第二首的标题就是《观山》。此诗是作者游历名山大川后,登高临下,俯瞰群峰,顿生感慨之作。 拨破红尘透此关,天机落在片言间:拨破红尘指超脱尘世纷扰。关,即门,比喻事物的关键点。天机,佛家语,谓宇宙万物之变化皆由“心”所支配,故称“天机”。片言,片言只字,这里指简短的话语。 也知虚费闲心力,争似抬头一看山:知道虚度年华、耗费心力是没有益处的
【注释】 山在——指山峦。烟霞——指云气和山色,这里指云雾缭绕的景色。诗——指山水画中的诗句,也就是题诗于画上的意思。神施鬼设——指神仙般的巧妙布置。蓬莱(蓬莱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位于山东半岛。宫墙内,即仙境之中。只恐人间也未知——意谓仙境之美,恐怕只有神仙才能领略。 【赏析】 此诗为咏山之作,以“观山四首”为题,是一首咏景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前两句写山之景:山在烟霞之中,景在诗里
【译文】: 在吴提学的命令下,选学生听讲,我有三首诗献给诸位。 无言夫子教当年,不道无言是妙传。 千古路头须问讯,浮云消尽见青天。 【注释】: 无 言:没有言语,指老师教导学生时不用口头语言。 夫子:对老师的尊称。 当年:过去的时候,指过去的事。 不道:不说。 道:说、讲。 妙传:高明的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东西。 千古:永远,无穷无尽。 路头:路口,比喻事情的关键或重要的地方。 须
注释: 冥鸿声落海天微,何事鹪鹩恋一枝。 冥鸿指的是大雁,冥鸿声落海天微,形容大雁的叫声在空旷的海天中回荡,显得微弱而凄凉。 何事鹪鹩(jiāo liáo)恋一枝,鹪鹩是一种小鸟,生活在树上,它们选择栖息在树梢的一根枝上。这里用鹪鹩来比喻诗人自己,表示诗人独自欣赏着这美景,心中感到孤独和寂寞。 昨夜寒霜催落叶,看山吾且一题诗。 昨夜寒霜催落叶,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寒霜降临,树叶纷纷落下。
【注释】 1. 题石棋盘:在石上题诗。 2. 人间胜负:指世间的争斗和输赢。 3. 袖手旁观:原意是指在旁边观看,不参与。这里比喻置身事外。 4. 留得石枰方一片:留下了一块完整的石子。 5. 不安棋子也相宜:即使没有放棋子的地方,也显得合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石棋的诗句。诗人通过观察,觉得石棋盘虽然不能像木棋盘那样可以随意放置棋子,但是仍然可以作为游戏的一部分
童冠相随弄碧漪,玻璃十顷画船移。 那知今日鸳湖水,亦与吾人作酒卮。 注释: 童冠:指年轻人的帽子和头发,代指年轻人。 碧漪:指清澈的水面上泛起的波纹。 玻璃:指清澈的水,这里用来比喻清澈见底的湖水。 十顷:形容湖水宽广,一顷为一百亩。 画船:形容船只装饰华丽,像画中一样美丽。 亦:副词,表示也、还的意思。 赏析: 《泛鸳鸯湖二首》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一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