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眠不觉晓,旭日已盈林。
不习丘中趣,安知静者心。
众芳足幽气,佳楼来幻音。
抚景怀三益,栖迟时一吟。
【注释】
卧起:指日出后起床。
云眠不觉晓,旭日已盈林(“晨”通“沉”,意为天快亮时):“晨”(通“沉”,“旦”),天快亮的时候;盈,满、充满。
不习丘中趣:指不了解山中的情趣。
安知静者心:怎么知道宁静之人的心性?
众芳足幽气(“幽”通“优”,“足”通“足”):芳香足以让人感到清新舒畅的意境,即“幽气”。
佳楼来幻音(“佳”通“嘉”,指美好的景致或事物):美丽的楼阁传来美妙的声音,即“幻音”。
抚景怀三益(“三益”指三种益处),栖迟时一吟(“栖迟”指休息、闲居,“一吟”指吟咏):在欣赏美景时,思考三种益处,闲暇时吟咏一首诗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清晨醒来,看到旭日东升,万物复苏,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通过描绘山中景色,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云眠不觉晓,旭日已盈林”,诗人描述自己在梦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仙境,醒来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照亮了整个树林。这里的“云眠不觉晓”形容诗人在梦中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与现实生活隔绝开来,而“旭日已盈林”则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初升的景象,给人一种光明、温暖的感觉。
第二句“不习丘中趣,安知静者心”,诗人表示自己并不熟悉山林中的情趣,又如何能够理解那些宁静之人的内心世界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世俗生活的淡薄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第三句“众芳足幽气,佳楼来幻音”,诗人继续描绘了山林中的美景,芬芳的花草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美丽的楼阁传来悦耳的音乐声。这里的“众芳足幽气”形容花草茂盛,花香四溢,给人以舒适之感;“佳楼来幻音”则形容楼阁建筑美丽,音乐美妙动听。这些描写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最后一句“抚景怀三益,栖迟时一吟”,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思考三种益处,闲暇时刻吟咏一首诗作。这里的“三益”可能指的是自然之美、人生之乐和艺术之韵,诗人通过对这三种益处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