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栏亭子并清幽,浪迹云馀迥不愁。
谩把钓竿从许子,羞将服食拟浮丘。
卉巾葛服春相问,碧水丹山时独游。
看玩晴光移白日,好将吾道付沧洲。

【注释】

林亭:指山林中的亭子。

木栏:用木头做的栏杆。

清幽:安静而幽美。

浪迹:到处漫游。

许子:战国时楚国人,曾隐居在湖南的深山中。浮丘山是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卉巾:草帽。

服食:指炼丹求仙。

碧水丹山:形容山水美好。

独游:独自游玩。

看玩:观赏玩味。

移白日:把太阳从东边移到西边。

沧洲:大江之中的岛屿,这里代指隐者的理想境地。

【译文】

树林中的亭子十分幽静,四处游荡不愁没有归宿。

随便拿钓竿和古人许由比,羞于服用炼丹术与浮丘山。

春天里问葛衣人,碧水丹山时常独游。

观赏着晴空万里的美景,好将我那隐逸之道付与沧海孤岛。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林下高士志趣的诗作。诗人以“林亭”为题,写自己退居林下、寄情山水的情怀。全篇语言自然质朴,风格闲适潇洒,充满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旷达之趣。

首联“木栏亭子并清幽,浪迹云余迥不愁”,描写了林下高士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木栏杆围成的亭子,环境清幽雅致,高士在此流连忘返,远离尘嚣,心无挂碍,因此“浪迹云余”并不“愁”。

颔联“谩把钓竿从许子,羞将服食拟浮丘”,“漫把”、“羞将”都写出了高士对名利的态度,他“从许子”,意即学习许由那种遗世独立、隐居不仕的精神;“拟浮丘”,则表现出追求长生不死的幻想。这两句既是对上句的回应,也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的真实写照,流露出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颈联“卉巾葛服春相问,碧水丹山时独游”,“卉巾葛服”是说高士身穿葛布,头戴野花编成的帽子,打扮得很朴素。他常常到春光明媚的野外去游玩赏景:“碧水丹山时独游”,既写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表现出他内心的自由自在。

尾联“看玩晴光移白日,好将吾道付沧洲”,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前两句描写了高士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后两句则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高士看玩着晴空万里的美景,心中不禁感叹:“好将吾道付沧洲”,也就是说,他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大自然之中。

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典型的林下隐逸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