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浑无象,众识妙中虚。
斯理苟能明,何必读多书。
生生自净寂,化化杳不居。
澄然绝物役,窅与天地俱。
恒彝道之根,杂学信迂芜。
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感兴十七首 - 诗题,表明这是一组诗歌的标题。
  2. 一元浑无象 - 宇宙或万物的根本是无形无象的,无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描绘。
  3. 众识妙中虚 - 各种知识或见解都是精妙而虚幻的,没有实体的存在。
  4. 斯理苟能明 - 如果能够理解这个道理,那么它本身就是清晰的。
  5. 何必读多书 - 不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因为真理自会显现。
  6. 生生自净寂 - 一切生命都是从纯净和寂静中诞生的。
  7. 化化杳不居 - 万物的变化虽然众多,但都远离了居住之所。
  8. 澄然绝物役 - 心境清澈,超脱于世俗的纷扰。
  9. 窅与天地俱 - 深远地与天地融为一体。
  10. 恒彝道之根 - 这是永恒不变的道德之本,根基深厚。
  11. 杂学信迂芜 - 复杂的学问可能被认为是迂腐无用的。
  12. 君子通大道 - 有智慧的人能理解并实践大道。
  13. 无愿为世儒 - 不追求成为世俗的儒者,保持自己的本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抽象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掌握多少书本知识,而在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他提倡通过直观和内省来领悟世界的真理,而不是被繁杂的知识所束缚。诗中的“一元浑无象”和“生生化化杳不居”等句子强调了宇宙和生命的简单性和超越性,以及心灵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越。

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他鼓励人们不要被外在的物质和形式所迷惑,而是要通过内心的体验和领悟来达到对世界的真实理解。这种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