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笙吹彻上嵩山,缥缈声流碧落间。
夜静疏林清籁度,却疑仙傍月中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题干要求,如“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然后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圈定答题范围,再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最后结合诗句作答。此题中,“浮邱八景紫烟楼”是题目,“凤笙吹彻上嵩山,缥缈声流碧落间。夜静疏林清籁度,却疑仙傍月中还”是全诗,所以答题时应先解释全诗意思,然后逐句解释,并注意注释的提示,最后进行赏析。
第一句:凤笙吹彻上嵩山。凤笙:即笙,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竹为管,木为柱,上开孔,吹奏时以口含之。这里指吹奏凤笙的人。吹彻:指吹得十分畅快淋漓。上嵩山:指在嵩山之巅吹笙。《晋书·乐志》:“《云门》《承云》皆嵩岳降神之乐也。”《隋书·音乐志》:“《九德》《六代》《明君》《顺祭》……皆嵩岳降神之乐。”可见嵩山是当时帝王祭祀天地时演奏的音乐。吹笙者在嵩山之巅,声音直入云端,飘渺难寻,令人心旷神怡。
第二句:缥缈声流碧落间。缥缈:形容声音高远而轻虚。碧落:指天,天空。这两句意思是说,凤笙的声音像神仙一样,飘飘荡荡、空灵缥缈地从天上传来。
第三句:夜静疏林清籁度。夜静:夜深人静。疏林:稀疏的树林。清籁:指风吹过树林发出的悦耳声响。这两句意思是说,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那风吹过树林发出的悦耳声响在回荡。
第四句:却疑仙傍月中还。却疑:却怀疑、却觉得。这句的意思是说,我怀疑这美妙的声音是从月亮里发出来的。因为古人认为,月中有桂树,有嫦娥居住,还有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所以人们常常把月亮当作神仙居住之所。
【答案】
①首句中的“凤笙”“上嵩山”“缥缈声”“碧落间”四字写出了笙声的高远、悠扬;②“夜静疏林清籁度”一句,通过描写夜晚寂静无声的景象,衬托出笙声的高亢、清脆;③“却疑仙傍月中还”一句,既写了自己对笙声的疑惑,又写到了人们对月光的神秘想象,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