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不肯种凡草,种得萱花长自好。欲教慈母百忧忘,期与萱花同不老。
画堂沈沈春昼长,母有欢颜花有香。山中风味亦不恶,频羞鱼笋侑霞觞。
今年暂与萱花别,起应天书向金阙。得官便尔买舟归,为念倚门鬓如雪。
鬓虽如雪未足惊,喜见儿归衣锦荣。从今百岁永相保,日日花前笑语声。
呜呼人生老大儿可托,不种萱花心亦乐。

诗的逐句释义

  1. 寿萱堂为城东顾彦真知事题: 这首诗是送给城东顾彦真知事的。“寿萱堂”可能是一个以萱草(忘忧草)为主题的建筑或园林,用以祝愿知事健康长寿;“为城东顾彦真知事题”则明确指出了诗歌是为顾彦真所写。
  2. 庭前不肯种凡草,种得萱花长自好: 诗人在院子里不愿意种普通草类植物,但唯独选择种植萱草,因为萱草象征着忘却烦恼。萱草生长得非常好,寓意着与母亲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3. 欲教慈母百忧忘,期与萱花同不老: 诗人希望通过种植萱草来帮助母亲忘记忧虑,希望萱草能够陪伴母亲直到永远,不老不死。
  4. 画堂沈沈春昼长,母有欢颜花有香: 在画堂中,春日漫长,母亲的面容愉悦,花儿也散发着芳香。这里的“沈沈”形容时间悠长,而“欢颜”和“香”则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5. 山中风味亦不恶,频羞鱼笋侑霞觞: 虽然身处山中,环境清幽,但是食物的味道并不差。诗人频频地用鱼和笋等美味来款待自己,享受着山中的闲暇时光。
  6. 今年暂与萱花别,起应天书向金阙: 今年暂时离开萱花,是为了应征朝廷的官职,前往金阙朝见皇帝。这里的“金阙”指的是皇宫,意味着诗人即将步入仕途。
  7. 得官便尔买舟归,为念倚门鬓如雪: 一旦得到官职,就买了船回家,心中思念母亲,因为她的头发已经如雪一般白了。这里的“倚门”形容母亲盼望儿子归来的情景。
  8. 鬓虽如雪未足惊,喜见儿归衣锦荣: 即使母亲的头发白了,也不感到惊讶,因为看到儿子衣锦还乡,一切都值得欣慰。这里的“衣锦荣”意味着儿子的成功和荣耀。
  9. 从今百岁永相保,日日花前笑语声: 从现在开始,我们能永远相伴,每天在花前欢笑交谈。这里的“花前笑语声”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
  10. 呜呼人生老大儿可托,不种萱花心亦乐: 人生的晚年可以寄托给子女,不必种萱花也能心情愉快。这里的“心亦乐”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满足和乐观态度。

译文
庭前我不愿种那些普通的野草,只种了萱草因为它能让母亲忘掉烦恼。我希望萱草能陪伴母亲直到永远,不让她衰老。春天的庭院中,阳光明媚,花草盛开。山中虽然清幽,但食物依然美味可口。今年的我暂时离开家乡,为了应征朝廷的官职,前往金阙朝见皇帝。一旦得到官职,就买了船回家,心中思念母亲,因为她的头发已经如雪一般白了。即使母亲的头发白了,也不感到惊讶,因为看到儿子衣锦还乡,一切都值得欣慰。从现在开始,我们能永远相伴,每天在花前欢笑交谈。人生的晚年可以寄托给子女,不必种萱花也能心情愉快。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其中,“庭前不肯种凡草”和“种得萱花长自好”两句尤为突出,前者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拒绝,后者则强调了萱草带来的美好寓意。诗人希望萱草能陪伴母亲直至永远,不让她衰老。这种对母亲的关爱和期望深深打动人心。

诗中还描绘了自然美景和美食,如“春昼长”“花有香”“山中风味亦不恶”,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诗人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乐观态度,认为人生的晚年可以寄托给子女,不必种萱花也能心情愉快。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心态,也让人感受到他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