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往事不堪论,默默穷愁泪暗吞。
敢向明时伤远谪,独怜壮志付空言。
楚人但识湘闾去,汉室谁知汲黯存。
愧我同官未同事,端居真已负君恩。
【注释】
同寅章德懋黄仲昭庄孔易:指作者与三位同事。言事去职:因直言进谏而被免职。太息:叹息,哀伤。自示不寄三人:意为向这三位友人表示自己不寄予希望于他们。楚人但识湘闾(yī):指屈原被放逐至湖南,楚人只记得他曾经在汨罗江边哭泣过(汨罗江是流经湖南的一条河,屈原就在这里投江殉国了)。汲黯存:汲黯曾为汉代名将,以刚直敢言而闻名,后来因为遭忌而被免官。君恩:指皇帝的恩泽。
【赏析】
这是一位被贬官的官员写给同僚朋友的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对民族的忧思,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愤和苦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深深忧虑。
首联“悠悠往事不堪论,默默穷愁泪暗吞。”写诗人对过去的事不能明说,只能默默地忍受,心中充满了痛苦与悲伤。这句诗反映了诗人被贬后的心情。
颔联“敢向明时伤远谪,独怜壮志付空言。”表达诗人对朝廷的不满。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只是无法实现而已。
颈联“楚人但识湘闾去,汉室谁知汲黯存。”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楚国的人只知道屈原曾在那里痛哭,而忘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而汉室的人们却知道汲黯曾在那里尽忠报国,却不知道他的遭遇。这里诗人用这两个历史人物来比喻自己和同僚们的处境。
尾联“愧我同官未同事,端居真已负君恩。”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不满和失望。他认为自己在朝廷中的位卑职微,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反而辜负了皇帝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