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当年建义庄,君家肯与续遗芳。
信知积善功夫久,致使传家庆泽长。
【注释】
范氏当年建义庄,君家肯与续遗芳:意指刘吏部在范氏的基业之后,又建了义庄。
信知积善功夫久,致使传家庆泽长:意思是信知道积累善行需要时间,所以才能使家族世代昌盛,得到恩惠。
【赏析】
《赠刘吏部建义庄》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赞美刘吏部在范氏基业之后又建义庄,来赞扬其继承先辈事业的精神。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前辈先贤的敬仰之情。
范氏当年建义庄,君家肯与续遗芳。
信知积善功夫久,致使传家庆泽长。
【注释】
范氏当年建义庄,君家肯与续遗芳:意指刘吏部在范氏的基业之后,又建了义庄。
信知积善功夫久,致使传家庆泽长:意思是信知道积累善行需要时间,所以才能使家族世代昌盛,得到恩惠。
【赏析】
《赠刘吏部建义庄》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赞美刘吏部在范氏基业之后又建义庄,来赞扬其继承先辈事业的精神。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前辈先贤的敬仰之情。
【注释】 过:拜访,游览。垂钓:泛指隐居或退隐。明月:比喻高洁的品格。无瑕翳:没有瑕疵和污点。万古:永远。保傅:古代指太子的教师。宾师:对老师、宾客的尊称。宜:应当。谋议:商议。高台:这里指子陵钓台。扁舟:小船,泛指船。趋拜:快步向前,表示恭敬。乐:高兴。白云:比喻自由闲适的生活。此诗作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诗人经过子陵钓台时,有感而作。 【赏析】 《过子陵钓鱼台》,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释】 1. 番昜:即番,古地名,今属云南。大邦:大国,指唐朝。 2. 国士:国家的人才。无双:没有比得上的。 3. 人世:人间社会。古今异:古代和现在不同。 4. 僧钟:和尚的钟声。 5. 叠叠:重叠的样子。远汉:遥远的山。 6. 烟水:烟雾和水流,泛指江河。长江。 7. 惺惺法:清醒的禅法,指佛教中的“般若”之学。 【赏析】 此词为作者在永福寺游览时所作。上片写永福寺的宏伟壮丽
这首诗是诗人在沙溪钓鱼时所写,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第一句“钓隐闻君独擅名”,意思是说在钓鱼这个隐逸的生活里,你的名字已经闻名遐迩了。诗人用“独擅名”来形容自己的名声之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谦逊。 第二句“我来细味钓中情”,意思是说我已经仔细品味了钓鱼中的那份情感。这里的“钓中情”指的是钓鱼过程中的乐趣和对自然的感悟,也是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体验。
诗句释义:浮云满天,我闲居在山岩之中,饮酒陶醉。不学炼丹之术,何必去问葛洪。 译文:天空中飘荡的白云仿佛无边无际,我闲散地居住在山岩之中,沉醉在美酒之中。没有必要去学习炼制丹药的本领,为什么还要去向葛洪那样的人求教呢? 关键词注释: - 浮云:形容天空中云彩飘忽不定,无边无际。 - 长空:指广阔的天空。 - 闲客:悠闲自在的客人。 - 醉岩中:在山岩中醉酒。 - 丹砂术:一种炼丹术
【注】百里溪山不计程:百里,形容路程遥远。溪山,形容景色优美。计,计算。程,行程。遥辱过柴荆:远道来信来慰问。柴荆,柴门。 姻㜕分内二家好:姻亲关系中的两家人相处得和美融洽。 道义胸中万古情:在道义方面有千古流传的深情厚谊。 单父琴归闲宓子:指东汉著名琴师宓羲(音xi)弹琴隐居的故事。宓羲,字子贱,春秋时鲁国人,相传他弹琴能招来百兽,后隐居不仕,以教书为业。单父琴,指他弹琴。闲,闲居,指隐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 寄蘧行素 ``` 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李蘧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友人的问候。 ``` 归儒峰下读书堂,势利纷纷已两忘。 窗外梅花初破雪,檐前松竹几经霜。 岂于末学矜多智,肯向遗经识大方。 何日重来酬旧约,力扶吾道正天常。 ``` 译文: 回到儒峰之下的读书堂,名利纷争已经忘却; 窗外的梅花刚刚冲破了积雪
注释: 看鸟三首其三:指杜甫《看鸟》诗组中的第三首诗。 藤萝:蔓生植物,常攀缘在岩石上。 幽树:茂密的树木。 岩端:山石的顶端。 清泉:清澈的水。 九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夏天的中间。 敢效:表示不敢比、不自量力之意。 南阳:地名,今属河南新野县,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 称八达:形容道路四通八达。 肃然起坐:形容非常严肃的样子。 正衣冠:整理衣服,使穿戴整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悼农》。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四民共处九围间,农父何曾一日闲。 - “四民”指的是古代社会中的四种职业:士、农、工、商。“九围”指的是周代的都城洛阳,面积广阔,四面环水。“农父”指的是农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尊重。 - “何曾”表示从未,“一日闲”表示一天没有休息或闲暇。这句诗意味着作者认为农民从未有过一天的闲暇时间。 2. 想彼锦衣并玉食
读书自感 频复多由志不强,七情胜处失闲防。 身心自觉沈沦久,羞读颜渊好学章。 注释: 读书自感:指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频复多由志不强:意思是说,频繁地重复阅读是因为自己的志向不强。 七情胜处失闲防:意思是说,在情感的驱使下,失去了正常的警惕和防范。 身心自觉沈沦久:意思是说自己的内心已经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羞读颜渊好学章:意思是觉得自己不应该读颜渊(孔子弟子)的好学章
【注释】 漫:任意;向:对着;养真:修养本性。青山绿水隔红尘:形容景色幽静,远离尘世喧嚣。仰面:抬头,向上看。错:错误。应:应对。 【赏析】 《看鸟三首》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与鸟儿、人与山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前两句写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修炼自己,追求自然之美。诗人选择了幽深的山林作为修炼之地
诗句如下: 游孺子亭,汉竖当年不可维,先生明智已先知。 译文: 在游历孺子亭时,我感慨古人的英明与睿智。当年的汉代君主,其决策和行为都显得如此明智和睿智。而如今我们却无法效仿他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来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的赞美,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人们能够学习古人的智慧,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三峡的涧头,一块巨石上枕流石。字上有枕流的历史遗迹。这枕流石一枕就是千年,清流从石头下流过,日夜不息。 注释: - 枕流石:指一块巨石上的岩石,上面刻有“枕流”二字,意为古人在此休息、思考。 - 三峡涧头:指的是长江三峡中的一个小溪或山涧。 - 眠巨石:指这块巨石上有许多洞穴可以供人睡觉。 - 字有枕流留古迹:这里的“字”指的是刻在石头上的字,而“枕流”则是指古人在这里休息
注释:五老峰南鹿洞前,和风满袂暮春天。道随日用无他慕,何独当年点也贤。 五老峰位于江西省庐山西北的香炉峰顶、五老峰之南,因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位仙人在此炼丹而得名。鹿洞是唐代李渤(一说李渤曾隐居此地)读书处。此诗以五老峰南的鹿洞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和风满袂暮春天。和风:指春风,春风拂动诗人的衣袖,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暮春:指的是春季将尽之时,即农历三月
【注释】终始:始终,始终如一。幽明:指生死或天人之际。 士林:读书人的群体;亦指士大夫。 午风亭上:即午峰亭。午峰亭位于今浙江余姚市梁弄镇。 玉湾: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境内的西源江上游。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李大章写的挽辞。首联写李大章一生儒业有成,死后却不得安葬,生前身后反差之大,令人叹惋。颔联以“午风亭”和“西源江”作比,赞颂李大章高洁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风貌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陆宣公(即宋朝的名臣范仲淹)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解释: 1. 播迁暂展扶倾手:描述了在流离失所中暂时依靠他人的帮助,这里比喻了范仲淹在政治风波中艰难维持自己的地位。 2. 庸主难终济世才:指那些平庸无能的君主难以实现其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这里批评了一些统治者缺乏远见卓识和治国能力。 3. 千载家祠壮西浙:强调了陆宣公祠堂在当地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谢夏宪副正夫 一上高楼话古今,四檐凉雨碧云深。 世间多少未了事,谁为乾坤体此心。 注释:谢夏宪副正夫在高楼之上,谈论着古今之事,四周的檐下,清凉的雨水洒落,碧云深处。世间有多少未完成的事情,谁能为乾坤之心体悟这番情感。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高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思考。诗人用“一上高楼”、“四檐”、“凉雨”、“碧云”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高楼高耸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