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路长嫌担重,那边快捷实崎岖。
行人不知着脚处,东跋西跋多受亏。
【注释】
叹学者:感叹学者。
这里路长嫌担重,那边快捷实崎岖:这一边走路艰难,那一边走路曲折。
行人不知着脚处,东跋西跋多受亏:行人们不知道脚下的路,东走西走都吃了苦头。
【赏析】
《叹学者》是一首寓言诗。诗人以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学者们求学之路上的艰难困苦,表达了对那些不思进取而空谈误事之人的愤慨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这里路长嫌担重,那边快捷实崎岖。
行人不知着脚处,东跋西跋多受亏。
【注释】
叹学者:感叹学者。
这里路长嫌担重,那边快捷实崎岖:这一边走路艰难,那一边走路曲折。
行人不知着脚处,东跋西跋多受亏:行人们不知道脚下的路,东走西走都吃了苦头。
【赏析】
《叹学者》是一首寓言诗。诗人以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学者们求学之路上的艰难困苦,表达了对那些不思进取而空谈误事之人的愤慨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注释】 过:拜访,游览。垂钓:泛指隐居或退隐。明月:比喻高洁的品格。无瑕翳:没有瑕疵和污点。万古:永远。保傅:古代指太子的教师。宾师:对老师、宾客的尊称。宜:应当。谋议:商议。高台:这里指子陵钓台。扁舟:小船,泛指船。趋拜:快步向前,表示恭敬。乐:高兴。白云:比喻自由闲适的生活。此诗作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诗人经过子陵钓台时,有感而作。 【赏析】 《过子陵钓鱼台》,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释】 1. 番昜:即番,古地名,今属云南。大邦:大国,指唐朝。 2. 国士:国家的人才。无双:没有比得上的。 3. 人世:人间社会。古今异:古代和现在不同。 4. 僧钟:和尚的钟声。 5. 叠叠:重叠的样子。远汉:遥远的山。 6. 烟水:烟雾和水流,泛指江河。长江。 7. 惺惺法:清醒的禅法,指佛教中的“般若”之学。 【赏析】 此词为作者在永福寺游览时所作。上片写永福寺的宏伟壮丽
这首诗是诗人在沙溪钓鱼时所写,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第一句“钓隐闻君独擅名”,意思是说在钓鱼这个隐逸的生活里,你的名字已经闻名遐迩了。诗人用“独擅名”来形容自己的名声之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谦逊。 第二句“我来细味钓中情”,意思是说我已经仔细品味了钓鱼中的那份情感。这里的“钓中情”指的是钓鱼过程中的乐趣和对自然的感悟,也是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体验。
诗句释义:浮云满天,我闲居在山岩之中,饮酒陶醉。不学炼丹之术,何必去问葛洪。 译文:天空中飘荡的白云仿佛无边无际,我闲散地居住在山岩之中,沉醉在美酒之中。没有必要去学习炼制丹药的本领,为什么还要去向葛洪那样的人求教呢? 关键词注释: - 浮云:形容天空中云彩飘忽不定,无边无际。 - 长空:指广阔的天空。 - 闲客:悠闲自在的客人。 - 醉岩中:在山岩中醉酒。 - 丹砂术:一种炼丹术
【注】百里溪山不计程:百里,形容路程遥远。溪山,形容景色优美。计,计算。程,行程。遥辱过柴荆:远道来信来慰问。柴荆,柴门。 姻㜕分内二家好:姻亲关系中的两家人相处得和美融洽。 道义胸中万古情:在道义方面有千古流传的深情厚谊。 单父琴归闲宓子:指东汉著名琴师宓羲(音xi)弹琴隐居的故事。宓羲,字子贱,春秋时鲁国人,相传他弹琴能招来百兽,后隐居不仕,以教书为业。单父琴,指他弹琴。闲,闲居,指隐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 寄蘧行素 ``` 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李蘧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友人的问候。 ``` 归儒峰下读书堂,势利纷纷已两忘。 窗外梅花初破雪,檐前松竹几经霜。 岂于末学矜多智,肯向遗经识大方。 何日重来酬旧约,力扶吾道正天常。 ``` 译文: 回到儒峰之下的读书堂,名利纷争已经忘却; 窗外的梅花刚刚冲破了积雪
注释: 看鸟三首其三:指杜甫《看鸟》诗组中的第三首诗。 藤萝:蔓生植物,常攀缘在岩石上。 幽树:茂密的树木。 岩端:山石的顶端。 清泉:清澈的水。 九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夏天的中间。 敢效:表示不敢比、不自量力之意。 南阳:地名,今属河南新野县,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 称八达:形容道路四通八达。 肃然起坐:形容非常严肃的样子。 正衣冠:整理衣服,使穿戴整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悼农》。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四民共处九围间,农父何曾一日闲。 - “四民”指的是古代社会中的四种职业:士、农、工、商。“九围”指的是周代的都城洛阳,面积广阔,四面环水。“农父”指的是农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尊重。 - “何曾”表示从未,“一日闲”表示一天没有休息或闲暇。这句诗意味着作者认为农民从未有过一天的闲暇时间。 2. 想彼锦衣并玉食
读书自感 频复多由志不强,七情胜处失闲防。 身心自觉沈沦久,羞读颜渊好学章。 注释: 读书自感:指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频复多由志不强:意思是说,频繁地重复阅读是因为自己的志向不强。 七情胜处失闲防:意思是说,在情感的驱使下,失去了正常的警惕和防范。 身心自觉沈沦久:意思是说自己的内心已经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羞读颜渊好学章:意思是觉得自己不应该读颜渊(孔子弟子)的好学章
【注释】 漫:任意;向:对着;养真:修养本性。青山绿水隔红尘:形容景色幽静,远离尘世喧嚣。仰面:抬头,向上看。错:错误。应:应对。 【赏析】 《看鸟三首》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与鸟儿、人与山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前两句写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修炼自己,追求自然之美。诗人选择了幽深的山林作为修炼之地
【注释】 操存腔里心:操存,指操持。“腔里心”即心中所持。酬应世闲事:酬答应酬世间的琐事。 终日清明方是敬,一时杂扰便成昏:整天保持清明的心境才是恭敬,一时被杂事干扰就会迷失。 知行由此作基本,便是程朱入道门: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行合一就是程颐、朱熹之学。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自叹以遗人,慨叹世人不知修身养性之道,只去学习文字文章等世俗之学。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身养性之道的深刻理解
终日观书,圣贤在目。 终日言谈,不及利禄。 若使荑稗不生,何愁五谷不熟。 注释: 自述:我自我陈述。 终日观书:整日阅读书籍。 圣贤:指有德才的人。 终日言谈:整天说话。 不及利禄:不能及得上功名利禄。 若使:假如。 荑稗(tí bài):两种植物的统称,这里比喻平庸无奇、没有才能的人。 五谷:泛指各种农作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1. “茅庵似斗宽,亦喜堪容膝。” - 注释:茅草做的小屋像北斗七星一样宽广,也很高兴能容纳下我的双膝。 - 赏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简陋住所的满足和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 2. “读罢更闲眠,养心宜静密。” - 注释:读完书之后,更觉得时间充裕可以悠闲地睡觉,养心应该保持安静与私密。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即事》中的一首。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表达了一种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析: 1. 人心无物欲,随处皆天理: - 注释:人心中没有过多的贪欲,处处都是自然的、合乎道理的秩序。 - 赏析:这是对人性的一种理想化描述,强调了内心的纯净和对自然法则的顺应。 2. 在山则乐山,在水则乐水: - 注释: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从那里找到快乐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皤矣庐州公,五十后相识。” - “皤矣”指的是年老的白发,用来形容叶太守的高龄。 - “庐州公”是对叶太守的尊称,表明他在当地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 - “五十后相识”说明是叶太守五十岁后才与诗人相识,可能在此之前已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2. “晚知道义尊,不为功名役。” - “晚知道义尊”表示叶太守晚年更加注重道义和知识。 -
明朝又上阖闾城,江上春潮一舸轻。 过眼落花应有恨,傍人飞絮自多情。 本因世乱依刘表,谁谓才多累祢衡。 试问庞公归隐计,南阳何地可躬耕? 赏析: 这组诗歌以“明朝”为引,通过描绘春天的江景与人物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以及归隐的深刻思考。第一首诗中,诗人再次踏上旅途,来到了阖闾城,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现实的孤寂感。在春天的江面上,微风拂面,一叶轻舟悠悠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