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西城少小时,相看发发渐成丝。
荒村览胜曾联榻,上国观光喜共驰。
乡绪几随流水去,别情都付酒杯知。
临歧未得同归棹,把袂殷勤一赋诗。
【注释】
忆昔西城少小时:回忆当年在长安城西(今西安市西)读书时的少年时期。
相看发发渐成丝:形容头发逐渐白了。
荒村览胜曾联榻:指在荒凉的乡村里游览胜迹,曾经和徐合川一起同床共枕。
上国观光喜共驰:指到京城观光游玩。
乡绪几随流水去:指思乡情绪就像流水一样不断逝去。
别情都付酒杯知:把离别之情寄托在饮酒中。
临歧未得同归棹:在岔路口没有能够和徐合川一同乘船回家。
一赋诗:作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惜别之情。
第一句“忆昔西城少小时”,回忆当年在长安城西读书时的情景。西城即长安城西,这里用“少小时”表明自己和徐合川都是年轻时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第二句“相看发发渐成丝”,形容两人的头发逐渐变白,暗喻两人年岁增长,友情加深。
第三句“荒村览胜曾联榻”,描绘两人在荒芜的乡村里游览胜迹,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场景。这一场景进一步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四句“上国观光喜共驰”,表明两人一起游历京城,欣赏美景,共享欢乐的时光。这里的“上国”指的是京城长安,而“观光”则暗示了两人在京城中的活动。
第五句“乡绪几随流水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同流水般不断逝去。这一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己离开故乡的无奈和哀伤。
第六句“别情都付酒杯知”,将离别之情通过饮酒来表达出来。这里的“酒杯”象征着友情和酒文化,而“知”则暗示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七句“临歧未得同归棹”,描绘了诗人和朋友在岔路口分别的场景。这一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朋友未来的担忧和牵挂。
第八句“把袂殷勤一赋诗”,表示诗人和朋友在分别时互相告别,并作诗以纪念这段友情。这里的“把袂”是指握手告别的意思,而“殷勤”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通过描绘两人在年少时的友情、在京城中的观光、以及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的关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色彩和艺术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