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院名童子,茅斋坐已公。
亦如王舍内,却愧鲁家东。
共味井泉接,分阴树影中。
闲眠时倡和,律吕隔墙通。

注释:

  1. 竹院名童子,茅斋坐已公。竹院的名字是童子,茅斋已经坐了很长时间。
  2. 亦如王舍内,却愧鲁家东。这也像王舍内的一样,却愧对鲁家的东家。
  3. 共味井泉接,分阴树影中。一起享受着井泉的味道,分享着树影的影子。
  4. 闲眠时倡和,律吕隔墙通。在闲暇的时候吟唱诗歌,律吕的声音隔着墙壁传过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上人在竹院中的生活情景。首句“竹院名童子,茅斋坐已公”,描绘了深上人居住在竹院中,已经在那里居住了很久。第二句“亦如王舍内,却愧鲁家东”,表达了深上人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自谦和自我评价。第三、四句“共味井泉接,分阴树影中”则描述了深上人与邻居共同享受井泉水和树荫的情景。最后一句“闲眠时倡和,律吕隔墙通”则描绘了深上人在闲暇时吟诗作赋,声音通过墙壁传出去的情景。整首诗通过对深上人的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