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夫子有佳孙,四载花斋侍艺文。
合江亭下别我去,望眼悠悠逐暮云。
【注释】
沔阳:指汉沔地区,即今湖北境内的一带。夫子:对学者的美称。佳孙:好儿子。四载:四年。花斋:书房。艺文:指文学艺术。合江亭:在江西上饶市鄱阳县南。
别我:分别时赠言。望眼悠悠:望着远方的眼神,形容依依惜别的神态。逐暮云:随着暮色而消逝。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离开友人殷邦宁之时。殷邦宁是诗人的朋友和挚友,他们同为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坛二妙”之称。此诗作于开元十六年(728),是诗人离任江州司马时所作。殷邦宁在送别之际,以《离骚》中的“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九歌•湘夫人》)起兴,并把殷邦宁比屈原,说自己是屈平的后人,表达了他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及离别时的无限感慨。
首联“沔阳夫子有佳孙,四载花斋侍艺文”,写殷邦宁之为人。“沔阳夫子”即殷邦宁。“四载”指他在江州任职的时间。“花斋”指书房。“侍艺文”即从事文艺工作。这两句说殷邦宁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的儿子殷生在沔阳学习期间,专心致志地攻读经史、诗文。
颔联“合江亭下别我去,望眼悠悠逐暮云”写殷邦宁送别诗人的情景。“合江亭”在江西上饶市鄱阳县南,是一处有名的风景区,也是诗人当年贬官江州时所居住的地方。“别我”表明诗人与殷邦宁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殷邦宁要送行。“望眼悠悠”是说殷邦宁望着自己远去的身影,久久不忍离去,直到视线被落日余晖所吞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诗人。
尾联“嗟乎!悲夫!”感叹声中流露出殷生思念父亲的深情厚意。“嗟乎”是叹息之声。“悲夫”是悲叹的意思。诗人用屈原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既表现了殷邦宁对殷生的关爱,又体现了殷生对父亲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