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未射息侯亡,不作梁家龋齿妆。
春色晏然花事好,肯将烽火误君王。

【注释】

①“春色”句:《南史·侯景传》:“景尝登石头城,望京邑,叹曰:‘我今欲得如皋,则不忧无下蔡也。’”《南齐书·东昏侯纪》:“景既作乱,又求如皋、下蔡二郡。”梁武帝萧衍曾封侯景为“如皋县开国侯”,后侯景叛变,武帝遣兵讨之。“烽火”句:据《晋书·石勒载记》,石勒起兵于平阳,时年方数岁,后因战功被封为武卫将军、魏郡太守。

【赏析】

这首七绝以“笑”为题。“笑”字是全诗的线索。诗中写侯景的得意与骄横,以及其灭亡的必然性,都是通过侯景“笑”表现出来的。

首句点明侯景未受封赏就妄称要取天下,并自称为“如皋”。他本没有实力,却狂妄地夸耀自己有吞并天下的实力和野心。这一句是写侯景的得意,也是对朝廷统治者的讽刺。次句说侯景虽然得意,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只是做了“梁家龋齿妆”。梁朝统治者封侯景为开国侯,后来又让他去攻取东扬,但侯景在攻取建康前就病死了。这两句写侯景的骄横和失败。

三四句写侯景败亡后,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一切都好,然而他已无能为力了。这两句写他的悲哀,也暗示了朝廷的幸运。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态度,诗人认为侯景既然已经败亡,那么战争自然也不会继续下去而误君王。这几句写诗人对侯景灭亡的看法和态度。

全诗以“笑”为中心,通过对侯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侯景的嘲笑,同时寄寓着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