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禀公训,士节谨干禄。
力修贵潜蕴,进达戒征逐。
逾冠闻有司,察业就甄录。
校考既充赋,胶序且饩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晓全诗的内容,然后结合重点诗句进行理解、分析,最后还要把理解的内容与题目相关联,谈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
此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述行言情诗”并给出注释,然后输出译文,注意译文必须与注释一一对应。
这首诗的注释是:
①述行言情诗:写自己行踪和感情的诗,这里指科举考试中所作的应试之文。
②执业:做官。禀公训:接受公正的训导。士节:有志于功名的人,即士大夫。谨干禄:谨慎地谋求官职。
③力修:尽力提高。贵潜蕴:贵重的天赋才能。进达:晋升。戒征逐:避免被追捕。
④逾冠:超过二十岁,古代男子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闻:知道。有司:官府。察业:考察学业。
⑤校考:考核。充赋:充实其才学。胶序:胶住次序。且:且也,将要。养:培养。
⑥“胶序”二句:意思是说,考核既已充实了作者的才学,就让他暂时担任官职,并且要供给他生活费用。
⑦“胶序”二句的意思是说,考核既然充实了作者的才学,就让他暂时担任官职,并且要供给他生活费用。
这首诗的译文是:
我做官受到公正的训导,立志成就功名的人,谨慎求取官职。
努力提高天赋才能,晋升不要被追捕。
二十岁以后知道官员,考察他的学问,充实他的才学。
考核既已充实了作者的才学,就让他暂时担任官职,并且要供给他生活费用。
鉴赏时可从诗歌的主题内容、艺术特点、思想情感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示例一:这首诗是一首应举诗。作者年轻时在京城长安参加举试失败,因此写了这首《述行言情诗》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直抒胸臆。开篇即点明作此诗的原因——应举而未成功,接着便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的追求和对于仕途的向往。“执业禀公训”,表明自己受公正的训导,立志成事;“士节谨干禄”,说明自己谨慎地谋求官职;“力修贵潜蕴”则表明自己的努力在于提高自己的天赋才能;“进达戒征逐”,则表明自己的追求是希望升官免遭追捕。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生涯的憧憬和渴望。
示例二:此诗是应举诗,也是自叙诗。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开篇即点明作此诗的原因——应举而未成功,接着便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的追求和对于仕途的向往。“执业禀公训”“士节谨干禄”“力修贵潜蕴”“进达戒征逐”,四句分别表达了自己受公正训导、谨慎谋职、努力提高才能、晋升免遭追捕的愿望。“逾冠闻有司”至“养”五句,进一步描写自己被有司赏识的情况。“逾冠”即年满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有司”即官府;“察业”谓考核学业;“充赋”谓充实其才学;“胶序”谓胶住次序,犹言暂任官职;“且饩育”谓供其食宿费用。这几句表现了诗人被有司赏识、暂时担任官职、供给衣食等待遇的情景。结尾两句“校考既充赋,胶序且饩育”,“充”字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即“校考既”四句),又是下文的开端(即“胶序”二句)。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生涯的憧憬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