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各有尚,沉潜与高明。
伊予独坦荡,未解怀戚营。
既不毕狂狷,安得遂中行。
所睹恒廓如,万有通一平。
泰嵩輶如毛,瞳眴已千龄。
不知要其终,得丧将焉徵。

《述行言情诗》

祝允明 〔明〕

斯人各有尚,沉潜与高明。伊予独坦荡,未解怀戚营。既不毕狂狷,安得遂中行。所睹恒廓如,万有通一平。泰嵩輶如毛,瞳眴已千龄。不知要其终,得丧将焉徵。

诗句释义

  1. 斯人各有尚:这句话表达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才能,即“各有所长”。
  2. 沉潜与高明:描述了人的两种性格特点,一种是深沉内敛的(沉潜),另一种则是高瞻远瞩、思想开放的(高明)。
  3. 伊予独坦荡:此处的“伊予”指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的胸怀宽广,不被个人情感困扰。
  4. 未解怀戚营:这里的 “怀戚营”可能指的是忧虑或困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些非必要困扰的不解和超然。
  5. 既不毕狂狷:这里的“毕”意为结束,“狷”为狷介,指那些极端自我、过于刚烈的人;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成为这样的人。
  6. 安得遂中行:“遂”意为追随,“中行”指中庸之道。诗人表达了对中庸之道的追求,不想走极端。
  7. 所睹恒廓如:这里的“廓如”意味着广阔无垠,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是开阔且包容的。
  8. 万有通一平:此句表达的是宇宙间万物相通,一切都归于平和。
  9. 泰嵩輶如毛:这里用泰山和轻羽比喻极微之物,诗人借此表达了世间万物皆为微尘,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10. 瞳眴已千龄:意指时间迅速流逝,形容生命之短促。
  11. 不知要其终:表达了对生命终结和世事变迁的不确定性和迷茫。
  12. 得丧将焉徵:指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无法避免,表达了一种宿命感。

译文

每个人各有所长,有的深沉内敛,有的则思想开放。我自持坦荡之心,不深陷于个人的忧虑之中。我不追求那种极端的生活方式,也不追随平庸的道路。我所追求的是广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万事万物都在这广阔的视野下显得渺小而平等。时间的流逝如同泰山上的尘埃般微不足道,生命的短暂让我对生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不知道这一切的最终结局,但我知道,无论是得还是失,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注释

  • 斯人各有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 沉潜与高明:分别代表深沉内敛与高瞻远瞩的性格特征。
  • 伊予独坦荡: 这里“伊予”是诗人自称,坦荡表示心胸开阔。
  • 沉潜与高明:分别代表深沉内敛与高瞻远瞩的性格特征。泰嵩輶如毛,瞳眴已千龄:这里通过对比泰山之重和小毛之轻,以及时光的流转来表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修政用熙载,树礼为周防:描述治理国家需以德行为本,建立礼仪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
  • 六籍统宇宙,七纬键天人:强调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能够贯通宇宙和天地人三才的关系。
  • 服膺从圣轨,厉志尊前闻:表示遵从古代圣贤的教诲,立志成为有道德的人。
  • 焉能为栖栖,掩抑斥鴳群: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人应该超越纷扰,寻找内心的平静。

赏析

本诗由明代祝允明所作,体现了作者对于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的深刻思考。通过对人性、社会、宇宙等多重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诗人在诗中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这是对个体差异的肯定。然而,他也指出人们容易陷入过度的自我关注和焦虑之中,忽视了更为宽广的人生视野。这种对人性的洞察,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其次,诗中的“沉潜与高明”是对不同人性格的描述,既展示了人的多样性,也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最后,诗人通过描绘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个人命运的态度上,也体现在他对整个社会和宇宙秩序的理解上。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反思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