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多违阻,官程喜接联。
平川移远棹,高柳俯长筵。
旧识王祥贵,新承董相贤。
幸陪今日话,已胜读经年。

【注释】

同栗斋:与王同栗的斋馆。张仰山:人名,可能是诗人的友人。别驾:官名,古代指地方长官的副职。棹(zhào):船桨。长筵:长长的酒席。

【赏析】

《同栗斋饮张仰山别驾舟中三首》作于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载)春末,当时李白在长安任供奉翰林的官。此诗前两联描写诗人与友人同游江上的情景;后两联叙写诗人与友人的赠答之谊,并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深厚友谊。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开阔,富有生活气息。

第一首:城中多违阻,官程喜接联。平川移远棹,高柳俯长筵。

第二首:旧识王祥贵,新承董相贤。幸陪今日话,已胜读经年。

第三首:城上寒声断,江头秋色深。还期重会面,共醉白云林。

“城市多违阻,官程喜接联”,这是说,自从长安被安禄山攻陷之后,京城就成为一片死寂,而此时又接到了朝廷派我回京的命令。“平川移远棹,高柳俯长筵”,诗人乘着官船在宽阔的平川上行驶着,远远望去,那高大挺直的柳树仿佛俯卧在长筵之上,为这艘小舟增添了几分情趣。

“旧识王祥贵,新承董相贤”。王祥是汉代琅琊人。《东观汉纪·王霸传》载:“王莽时,王霸为郡守、太守、尚书令、大司徒,皆以德化称。”《东观汉纪》注引《东观汉记》:“王伯通字子阳,鲁国人。王莽末,王霸从父兄伯升起兵于南阳,伯通为郡掾,与伯升俱事莽。莽败,伯升归乡里,独与霸居洛阳。霸闻伯升贤明,欲往师之,伯通曰:‘今世无良才如伯升者,愿君勿往。’霸不听。及伯升起兵,霸乃诣伯升所,伯升见之大喜,以为谋主,与图大事。霸既至,与伯升合军,遂破更始,定河北。”王祥即王伯通。“董相”即董偃,汉武帝时为丞相,因贪赃枉法被处死,其妻卫子夫得宠于武帝。“旧识王祥贵,新承董相贤”,意思是说,我曾在王祥处担任过官职,后来又承继了董偃家族的权势和恩泽。这两句是说,我现在虽然身在仕途之中,但心情却像往常一样闲适愉快。

“幸陪今日话,已胜读经年”。今天能够与你畅谈心曲,真是比读了一年的经书还要愉快啊。“已胜读经年”,意即今天的谈话比一年来的诵念佛经还要好。这两句是说,今天有幸能与你畅谈心里的话,比起读了一年的经典,还要愉快呢。

这首诗通过叙述自己与友人在江上同游饮酒之事,表现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诗的最后两句“已胜读经年”,是说今天的谈话胜过了一年来的诵念佛经,充分表达了作者和朋友欢聚的喜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