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此来居,兼旬伏暑馀。
高城鸣柝后,落日闭门初。
风月自清景,帘栊非故庐。
草堂时在望,竹影上窗虚。

避寇此来居,兼旬伏暑馀。

高城鸣柝后,落日闭门初。

风月自清景,帘栊非故庐。

草堂时在望,竹影上窗虚。

注释:

  1. 避寇此来居: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居住。
  2. 兼旬伏暑馀:已经连续多天炎热的天气。
  3. 高城鸣柝后:指夜晚时分,城门关闭后的宁静。
  4. 落日闭门初:太阳即将落下,人们开始闭门休息。
  5. 风月自清景:自然风光依旧美丽清新。
  6. 帘栊(lóng)非故庐:旧居已不是原来的家。
  7. 草堂时在望,竹影上窗虚:时不时地抬头望向那片草堂,竹影映在窗子上显得有些空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期间被迫迁入官署,生活暂时安定但内心仍感动荡不安的情境。首句“避寇此来居”,直接点明因躲避战祸而搬迁至此,体现了诗人对安全生活环境的渴望。接下来的诗句,如“兼旬伏暑馀”,反映了作者在新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尽管环境相对安宁,但长时间的高温使得生活变得艰难。

第三、四句中“高城鸣柝后,落日闭门初”展现了夜幕降临时的宁静,城门关闭后带来的一丝平静与安心。然而,“风月自清景,帘栊非故庐”表达了虽然环境改变,但自然美景仍旧,只是自己已不再是原来的居所主人,这种转变给诗人带来了某种失落和空虚的情感。最后两句,“草堂时在望,竹影上窗虚”,则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使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