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坐超忽,青山自古今。
眼前无耇老,越世得遗音。
后死吾何及,斯文谊独深。
无能永翁誉,俯仰为沉吟。

【注释】

书三诗翁集后三首:题写于李东阳集的《李文正诗集后》三首诗之后。三首诗是作者的自序,表达了他对前辈诗人的仰慕之情和对后学的期许。

白日坐超忽:白天在座上坐着,忽然之间好像超然高远了。

青山自古今:青山依旧,古意长存。

眼前无耇老:眼前的老者都已不在人世。

越世得遗音:超越世俗,得到古人的声音。

后死吾何及:死后我还有什么遗憾?

斯文谊独深:这些文化意义特别深刻。

无能永翁誉:没有谁能永远称赞我。

俯仰为沉吟:低头沉思,仰望叹息。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白日坐超忽,青山自古今”表现了作者面对青山时内心的感慨和思考。这里,“白日”象征着光明,而“坐超忽”则表明作者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超凡的境界。紧接着,“青山自古今”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感,仿佛是青山见证了时间的变迁,而作者也在这种变化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接下来的两句“眼前无耇老,越世得遗音”,则转向了现实生活的感悟。这里的“耇老”指的是长寿的老人,而“越世得遗音”则是说通过超越世俗,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教诲。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前辈诗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传承文化使命的责任感。

“后死吾何及”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思考。他意识到,尽管自己努力追求学问,但终究难以逃脱生死轮回的宿命。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最后两句“斯文谊独深”和“无能永翁誉”,则转向了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努力追求文化修养,但却难以获得长久的赞誉和认可。这既反映了作者谦逊的态度,也体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清醒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个人与历史、生死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文化以及个人价值的思考和感慨。这种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学识和见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人生和思考文化的有益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