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阁鸾坡切帝居,西奎东壁映图书。
孙弘待诏依金马,刘向传经老石渠。
樗栎岂堪明主顾,草茅曾有朴忠摅。
飘萧短发丹心在,吟对西风思有馀。

【注释】

凤阁:唐玄宗时,中书省称凤阁,侍郎省称鸾坡。帝居指皇帝的住处。西奎东壁:西面有奎星,东面有壁宿,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图书:这里指书籍和文献。孙弘:东汉人,字子卿,博学多才,曾为汉武帝博士,待诏于中书省金马门。刘向:西汉人,字子政,经学大师,曾为宣帝、成帝侍讲于石渠阁。樗栎:一种树木,根大而皮厚。比喻才能平庸的人。明主:明智的君主。朴忠摅(chù出):质朴忠诚的人。飘萧:形容头发稀疏的样子。丹心:赤诚之心。思有馀:思念有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天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伤之作。诗人回忆了自己当年在朝为官时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感慨。

首句“凤阁鸾坡切帝居”,诗人首先回忆起自己曾经在皇宫之中工作的情景。凤阁和鸾坡都是古代宫廷中的建筑,代表着皇帝的居所。诗人用“切”字来形容自己曾经身处其中,感受到了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皇宫中的工作状态:“西奎东壁映图书”。这里的“西奎东壁”指的是皇宫中的方位,象征着帝王的位置和权威。而“映图书”则暗示了诗人在宫中的职责是处理国家的重要事务和文书工作。这些描述都体现了诗人在皇宫中的尊贵身份和重要职责。

第三句“孙弘待诏依金马”,诗人回忆起了昔日的朋友孙弘。孙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曾在金马门担任待诏之职。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孙弘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曾经在宫中工作的经历和背景。

第四句“刘向传经老石渠”,诗人又提及了自己的另一位朋友刘向。刘向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曾在石渠阁教授学生并传授经典。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学术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古人学问的敬仰之情。

第五句“樗栎岂堪明主顾,草茅曾有朴忠摅”,诗人转而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自谦之情。樗栎(cū lì)是一种生长在路边的小树,用来比喻平庸无才之人。这里诗人以樗栎自况,表示自己虽然才华不足却仍然努力追求学问。而草茅则是形容自己的地位卑微,曾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依然保持着朴实和忠诚的品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最后一句“飘萧短发丹心在,吟对西风思有馀”,诗人总结了自己的感悟和情感。飘萧形容自己的头发已经稀疏,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热情。这句诗表明了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志。同时,诗人也通过吟诵诗句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展示了诗人在官场中经历的种种变化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中的典故和诗词也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