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南来知几传,香灯钟鼓自年年。
僧如有约先张榻,事本非期亦是缘。
宝剑光摇红日下,白云阴护翠微前。
三生漫演无边偈,一勺还尝石涧泉。

和许龙石山行四首 晚趋功德寺遇雨

马蹄不为踏山忙,王事幽怀兴故长。疏霭淡云天杳杳,石林茆屋日荒荒。

翠华有梦连清夜,野渡谁家系小航。坐对明灯忽闻雨,无边爽气入虚堂。

注释:

  • 马蹄不为踏山忙:指骑马行进不是为了赶时间,更不是为了急于到达目的地,而是悠然自得地欣赏沿途的山水风光。
  • 王事幽怀兴故长:公务之余,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 疏霭淡云天杳杳,石林茆屋日荒荒:形容天空中薄雾缭绕,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而茅草屋顶的小屋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荒凉。
  • 翠华有梦连清夜:指梦中仿佛看到了翠绿色的皇宫(即翠华宫)中的美景,使得整个夜晚都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 野渡谁家系小航:指在荒野上的河边,有没有人在那里系着小船,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感觉。
  • 坐对明灯忽闻雨,无边爽气入虚堂:面对着明亮的灯火,突然听到了雨声,雨水从窗户滴落的声音让人感觉心情舒畅,如同清爽的空气一样涌入了这个静谧的空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晚行途中偶遇一场大雨时的情景。诗中以“马蹄不为踏山忙”开篇,表现出诗人并不急于赶路,而是以一种从容的心态去欣赏旅途中的风景。紧接着,“王事幽怀兴故长”,表达了诗人在公务之余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接下来的“疏霭淡云天杳杳,石林茆屋日荒荒”,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略显荒凉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

结尾部分“翠华有梦连清夜,野渡谁家系小航”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之中,而“坐对明灯忽闻雨,无边爽气入虚堂”更是将这一梦境推向高潮,通过听到雨声和感受到雨后的清新气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同时,也体现了诗歌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方面的功能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