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秋容静,幽人逸兴多。
漫邀彭泽叟,来和濯缨歌。
注释:野寺在秋天的景色十分宁静,幽静的人有很多闲适的兴致。我随意邀请了彭泽的隐士,一起来欣赏濯缨歌。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西湖十景之一“野寺秋容”写的题咏之作。全诗写景抒情,意境高洁,风格淡远。首联点出题旨,即野寺秋色之静谧;颔联则写自己邀隐士来赏歌咏之意。颈联承上启下,由“野寺秋容”引出“彭泽”,再从“彭泽”引出“濯缨歌”。尾联以“来和濯缨歌”收束,意谓隐士欣然而来,同唱“濯缨歌”。
野寺秋容静,幽人逸兴多。
漫邀彭泽叟,来和濯缨歌。
注释:野寺在秋天的景色十分宁静,幽静的人有很多闲适的兴致。我随意邀请了彭泽的隐士,一起来欣赏濯缨歌。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西湖十景之一“野寺秋容”写的题咏之作。全诗写景抒情,意境高洁,风格淡远。首联点出题旨,即野寺秋色之静谧;颔联则写自己邀隐士来赏歌咏之意。颈联承上启下,由“野寺秋容”引出“彭泽”,再从“彭泽”引出“濯缨歌”。尾联以“来和濯缨歌”收束,意谓隐士欣然而来,同唱“濯缨歌”。
【注释】 1. 何处难忘酒:即《何处难忘酒》,乐府相和歌楚调曲。“何处难忘酒”,意思是说哪里能找到忘记饮酒的处所?“伤时变故多”:感叹时光易逝,世事变化多端。2. 有心羞末俗:指有志者不愿与世同流合污。3. 无力障颓波:指自己力量薄弱,不能阻止社会衰败的趋势。4. 漠漠从谁问:茫茫大地,向谁诉说衷肠。5. 悠悠竟如何:究竟要往何处去。6. 此时无一盏:此时没有酒杯。7. 弹铗不成歌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喻扬庵的和答,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首先来看第一句:“卜筑真成戏,幽栖任俗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选择在这里建房居住,就像是一种游戏一样,而我的隐居生活也任由世人猜测。这里的“卜筑”指的是建造房屋,“幽栖”则是指隐居在深山或乡村中。诗人用“真成戏”来形容自己的选择,表示这是一个轻松愉快的事情,没有太多顾虑和压力。而“任俗猜”则表明他并不担心别人对他的评价和猜测
【注释】: 种竹期三径,栽花亦数枝。三径:指隐士的居处。三径是传说中诸葛亮曾躬耕陇亩之地,后以“三径”为隐君子居处之代称。清人朱彝尊《题吴仲孚所藏李流芳小像》诗有“一区茅屋三径竹”之句。 溪山馀远兴,天地入新诗。余:留有余。远兴: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远,遥远。新诗:即新体诗,与旧体诗相对。唐白居易《寄韬光禅师》诗:“野性爱闲放,山林归往还。云泉结茅舍,花木在庭轩。涧水声招我,林塘色遂喧
【注释】 幽事:幽静的事情。时时有:常常发生。留徙倚:停留徘徊。教鹤助蹁跹(piān xié):让仙鹤帮助跳起。蹁跹:形容舞步轻盈。掬水苔矶坐:用手捧水在石头上坐下,形容清幽闲适的生活。寻芳竹径穿:漫步在花木茂盛的竹林小道中。车骑:古代指官员乘坐的车马。喧阗:形容喧闹。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闲居无事时的乐趣。首联写诗人闲居时,经常做着一些清幽雅致的事,如听黄莺啼鸣,看仙鹤翩翩起舞
注释: 寂寞孙康宅,幽怀若与论。昨天晚上的雨水已经过去,今天的树荫郁郁葱葱。 傍槛先铺簟,临流重洗尊。靠近栏杆先铺设竹席,面对流水重新洗杯子。 即看能枉驾,候子立柴门。就等您来我家,我在门口等你。 赏析: 这是一首邀友赏雨后美景而作的诗。诗人以孙楚宅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雨后庭院景色图。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全诗以“邀友”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从不同的角度着笔,描写出一幅清新、幽静的雨后庭院图
【注释】: 叩户醒残梦:敲着窗户把昏睡的梦惊醒,意指诗人在梦中醒来。 开门得好诗:打开门看见好诗。 骊珠:珍珠。比喻贵重的诗篇。 宿疴(kē):旧病。 喜溢高歌久:高兴得唱了很久的歌。 才疏勉和迟:才学浅薄,勉强地作诗。 小亭:亭是楼台的意思,这里指亭子。 幽寂(jì)动春姿:幽静寂静中流露出春天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在游览苏州时所作,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写景抒情
【注释】 宇宙:天地万物。 卑栖:低微的栖息。 何期:何曾想到。 冥冥:幽远,深远貌。 故故:故意地,有意地。 镇(zhèn)相随:一直陪伴着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喻扬庵郡公酬答之作。第一首为答诗。诗人在《和答喻扬庵郡公》一诗中说:“吾友喻扬庵,高才出尘俗。”可见此诗是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所以此诗是酬答之作。诗人以“宇宙宽如许”起兴,表明自己的志向与抱负。接着写自己的隐居生活
腊月过东庄命园丁插柳寂寂(寂静,静悄悄):形容庄内安静。 东庄:诗人的庄园,在洛阳附近。 命园丁:指派园丁给庄园里的树木、花草等植物浇水。 柳阴:指柳树的影子。 愧薄:自谦自己不能像柳树那样高大茂盛。 此月更应添:指这个腊月更加应该增加绿意和生机。 未拟:不想;不愿。 成深径:指开辟一条深深的小路。 还教:教导。覆短檐:指修理屋檐。 蓊郁:草木茂盛的样子。云幕:云雾缭绕的样子。青帘
【诗句释义】 黯黯连旬雨,阴云只自浮:阴沉的连绵大雨,只有乌云在天空飘浮。 竹窗巢翡翠,粉壁上蜗牛:竹制的窗户上爬满了绿色的小虫子,墙壁上长满了蜗牛。 野径人行少,溪塘水漫流:野外的小路上行人很少,溪边的池塘里水漫过堤岸。 病夫为岁计,兀坐正含愁:我这个身体有病的人,正在为一年的生计发愁。 【译文】 阴沉的连绵大雨下了整整十天,只有乌云在天空漂浮。竹制的窗户上爬满了绿色的小虫子
夜雨 小雨看终日,昏来洒更微。 新凉透疏簟,馀润湿书帏。 宿鸟翻枝警,流萤触暗飞。 云间淡星月,时复见依稀。 注释: - 小雨看终日:小雨持续了一整天。 - 昏来洒更微:黄昏时分,雨声更加细微。 - 新凉透疏簟:新的凉意穿透了竹席。 - 馀润湿书帏:剩余的雨水湿润了书帷。 - 宿鸟翻枝警:夜晚的鸟儿在树枝间翻飞,发出警觉。 - 流萤触暗飞:流萤在夜色中飞行,触碰到了黑暗。 - 云间淡星月
【注】: “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是这首诗的题目,汤宜野为宋代诗人。 诗词赏析: 第一句:“山寺郁岧峣”,意思是说这座山寺高耸入云,巍峨壮观; “岧峣(Yáo)”,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第二句:“钟声几暮朝”,意思是每当夕阳西下,寺院里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钟声;“暮朝”,“暮”指傍晚,“朝”指早晨,这里指太阳刚刚升起和落下时,“钟声几暮朝”,意思是说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钟声传出;“暮朝”
注释: - 莲塘浸润在虚阁的倒影中,香风吹动绿色的云朵。 - 在哪里能找到采莲的人?他们只能听到歌声却看不到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十景之一——藕花深处的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荷花池中的莲荷和风声、歌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采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晴洲映花柳,春水生蘼芜。 朝来渔舟集,网得松江鲈。 注释: 1. 晴洲:晴朗的沙洲,这里指西湖边的一个美丽的地方。 2. 花柳:指岸边的花草树木。 3. 生:长出,繁盛。 4. 朝来:今天早上。 5. 渔舟:渔船。 6. 集:聚集。 7. 松江鲈:松江产的鲈鱼。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完美地展现出来。"晴洲映花柳"
【注】 汤宜野:即汤舜民,字易直,号菊隐,北宋时人。善画山水,尤工小景,有《菊隐集》。西湖十景:苏东坡曾评杭州西湖为“天下奇观”。他根据游览所见而题的十景为:断桥残雪、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双峰插云、南高峰等。 【译文】 夕阳映照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影,万叠青山横亘在紫翠之中。 扁舟早早归来,孤帆远去,吹起阵阵萧声。 【赏析】 这是一首题西湖十景之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联系题目要求和注释信息来分析。“两峰高入云,特立竟萧爽”,写两座山峰直插云天,高峻挺拔,十分壮观;“何当挟飞仙,遨游任来往”意思是说什么时候能够像神仙一般,任意来往于这两峰之间。赏析可从景物描写和诗人情感两个方面展开。 【答案】 译文: 两座山峰直插云霄,高耸入云,显得高峻挺拔,十分壮观
【注释】 密雨:指密布的细雨。 连:连绵不断。 霭:雾气。 湖山:泛指西湖风景。 罨(yǎn):笼罩、覆盖。 虚幌:空灵飘渺,虚无缥缈。 溟蒙:水气弥漫,天色阴沉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湖为友人汤宜野所题,赞美了西湖十景中的孤山景色。 首句“密雨浓连霭”,描绘了一幅雨意浓密、烟霭缭绕的景象,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的美。诗人用“浓”字来形容雨的密度,用“连”字来形容雨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