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束江水急,一流忽旁分。
断岸百尺馀,俨若辟两门。
人言兹峡中,水势常崩奔。
我来值冬日,水退露石根。
徭人负深阻,巢穴蜂蚁屯。
前闻肆屠劫,犬豕相狺狺。
峡旁少行舟,过者敛精魂。
惴惴畏其出,谁能问其津。
昔年韩襄毅,曾兹建殊勋。
朅来几何时,江路复荆榛。
煌煌秉使节,旌旗耀江云。
万里吾目中,犬豕何足云。

断藤峡

滩束江水急,一流忽旁分。

断岸百尺馀,俨若辟两门。

人言兹峡中,水势常崩奔。

我来值冬日,水退露石根。

徭人负深阻,巢穴蜂蚁屯。

前闻肆屠劫,犬豕相狺狺。

峡旁少行舟,过者敛精魂。

惴惴畏其出,谁能问其津。

昔年韩襄毅,曾兹建殊勋。

朅来几何时,江路复荆榛。

煌煌秉使节,旌旗耀江云。

万里吾目中,犬豕何足云。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断藤峡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滩束江水急,一流忽旁分。
  • 断岸百尺馀,俨若辟两门。
  • 人言兹峡中,水势常崩奔。
  • 我来值冬日,水退露石根。
  • 徭人负深阻,巢穴蜂蚁屯。
  • 前闻肆屠劫,犬豕相狺狺。
  • 峡旁少行舟,过者敛精魂。
  • 惴惴畏其出,谁能问其津。
  • 昔年韩襄毅,曾兹建殊勋。
  • 朅来几何时,江路复荆榛。
  • 煌煌秉使节,旌旗耀江云。
  • 万里吾目中,犬豕何足云。
    “滩束江水急,一流忽旁分”描述了滩口将江水束聚,水流突然分成两条支流的景象。这里的“急”和“旁分”都形容了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变化,给人一种湍急的感觉。
    “断岸百尺馀,俨若辟两门”则描绘了河岸断裂处高耸入云的景象。诗人用“俨若辟两门”来形容断崖的形状,仿佛是在为江水提供进出的道路,形象生动。
    “人言兹峡中,水势常崩奔”则是说当地人常说这里水势凶猛,时常发生洪水灾害。这句中的“崩奔”进一步强调了水势的猛烈程度。
    “我来值冬日,水退露石根”描述的是冬天水位下降时,露出河床的石头根部。这句中的“值”表示遇到、遭遇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的感叹。
    “徭人负深阻,巢穴蜂蚁屯”描绘的是当地的徭人背负重重困难,而他们则在洞穴中生活着,如同蜜蜂和蚂蚁一样忙碌。这句中的“蜂蚁屯”形象地比喻了徭人生活的艰辛。
    “前闻肆屠劫,犬豕相狺狺”则提到了之前听说这里发生过屠戮事件,人们之间相互警惕、戒备。这句中的“相狺狺”形容了犬和猪之间的紧张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峡旁少行舟,过者敛精魂”描绘了峡边很少有船只经过,人们经过时都会感到恐惧、紧张。这句中的“敛精魂”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心理。
    “惴惴畏其出,谁能问其津”则是表达了人们在峡中行走时感到恐惧和不安,甚至不知道如何找到出路。这句中的“惴惴”形容了人们内心的恐惧和忧虑。
    “昔年韩襄毅,曾兹建殊勋”回顾了历史上有名人物韩襄毅在这里建立过功勋的事情。这句中的“曾兹”表示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或事情,而“建殊勋”则指的是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朅来几何时,江路复荆榛”则是说不知过了多少年月,如今江路上又长满了荆棘。这句中的“朅来”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场景,而“复荆榛”则形容了道路的荒凉和艰难。
    “煌煌秉使节,旌旗耀江云”描绘了使者手持使节,旗帜在江上空飘扬的情景。这句中的“煌煌”形容了使者身份的尊贵和庄严。
    “万里吾目中,犬豕何足云”则是表达了诗人认为万里之外的事物并不重要,不值得过分关注的观点。这句中的“犬豕”代指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而“何足云”则表达了诗人对此不屑一顾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