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远行迈,道路日荆棘。
朝过白马堡,十二矶接迹。
群山极深阻,孤鬼时跳掷。
不知开辟初,何以恁阨塞。
累累数十夫,带雨荷殳戟。
屯戍存空名,缓急果何益。
我欲极蒐薙,尽使川谷涤。
恐此终不能,回首长叹息。
【注释】
白马堡:在今陕西扶风西北。
荆棘:比喻艰险曲折的道路。
朝过:早晨经过。
十二矶:指十二座山岭。
孤鬼:形容群山高峻陡峭,像鬼一样突兀。
何以:为何。
屯戍(zhōu chù):驻守。
蒐(suō)薙(tì):打猎。
川谷涤:指让山谷中的泥泞水浊被清除。
长叹息:无限感慨。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当时吐蕃入侵长安,诗人任右拾遗。这首诗作于长安,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长安时,看到关中一带荒凉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的关切之情。
首联“悠悠远行迈,道路日荆棘。”意思是说,我正在远行的路上,而道路却处处是荆棘。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时,看到的关中地区道路崎岖,布满荆棘,给人一种荒凉破败的感觉。
颔联“朝过白马堡,十二矶接迹。”意思是说,我早晨经过了白马堡,十二座山峰如同人的脚步相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关中地区山峦叠嶂,连绵不断的景象。
颈联“群山极深阻,孤鬼时跳掷。”意思是说,群山高耸入云,宛如鬼影一般。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关中地区山势险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尾联“累累数十夫,带雨荷殳戟。”意思是说,有几十个人背负着兵器和盾牌在行进。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关中地区士兵装备简陋,行军困难的场景。
最后两句“屯戍存空名,缓急果何益。”意思是说,虽然驻守此地只是名义上的,但在紧急关头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战争的不满情绪,认为在战乱时期,这种虚名只会增加负担,不能带来实际利益。
这首诗通过描绘关中地区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