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隅近杀气,昴星烛天明。
长矢射汉月,牧马川原腥。
挥霍风雨急,劫掠鸡犬惊。
黑云压孤垒,哭声殒三军。
羽书日夜驰,震动咸阳京。
天子按剑怒,含悽悯苍生。
徵调选材勇,授钺思豪英。
制敌在素豫,得人壮长城。
安得百颇牧,坐使边尘清。
【解析】
1.“边隅”二句:指战争发生在边境。杀气,指战火。昴星,古称毕宿,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认为其为西方的象征。烛,照耀。
2.“长矢”二句:形容战事激烈。汉月,即月亮。射,用箭射击。牧马,放牧。腥,指血腥味。
3.“挥霍”二句:形容战事的残酷。风雨急,天象异常,风雨猛烈。鸡犬惊,家畜受惊而鸣叫。
4.“黑云”二句:形容战事的惨重。孤垒,指孤立无援的营垒。哭声,哀哭声。殒,坠落。三军,泛指全军。
5.“羽书”二句:指战报频至,消息紧急。羽书,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咸阳,秦朝都城,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京,通“景”,指京都长安。天子,皇帝。按剑,持剑而立或以剑指地表示警戒。怒,发怒。含悽(qiū),悲痛欲绝的样子。悯,怜悯。苍生,百姓。徵调,征召。选材勇,选拔英勇之士。授钺,授予兵器,比喻委派重任。豪英,英雄豪杰。制敌,战胜敌人。素豫,平时就已做好准备。得人,得到人才。壮长城,加固边防。安得百颇牧,何须一百个良臣来治理边疆?颇、牧均为美名。百颇牧,指有才能的良将。
【答案】
边角近杀气,昴星烛天明。
长矢射汉月,牧马川原腥。
挥霍风雨急,劫掠鸡犬惊。
黑云压孤垒,哭声殒三军。
羽书日夜驰,震动咸阳京。
天子按剑怒,含悽悯苍生。
徵调选材勇,授钺思豪英。
制敌在素豫,得人壮长城。
安得百颇牧,坐使边尘清。(赏析见《文苑英华》卷八百六十六)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拟作的边塞诗。它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的安禄山正拥兵自重,野心勃勃,图谋不轨,而肃宗李亨又昏庸无能,对安禄山的叛乱毫无办法,只好向朝廷求助。于是,诗人便以一位老将的身份,给肃宗写了这封信,劝他及早加强边防准备,防止敌人的进攻。信中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期望和对朝廷的忠心耿耿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之情。
诗分两大部分,前四句描写战争的惨烈场面:“边隅近杀气,昴星烛天明”。边隅,指边境地区。杀气,指战争的硝烟弥漫,到处烽烟四起。昴星,即北斗七星之一,古人以为其为西方的象征。烛,照耀。这句的意思是说:边境地区正弥漫着硝烟弥漫的战争气氛。
颔联两句写战斗之激烈:“长矢射汉月,牧马川原腥。”长矢,指拉得很长的弓箭。汉月,指月亮的形状像弯弓一样。这里用以比喻敌军的弓箭射来凶猛无比。牧马,指放牧牛羊马匹的地方。腥,指血腥味。这里用以比喻战场的残酷血腥。这两句的意思大概是说:我军正在与敌军进行激烈的搏斗,战场上血流成河,到处是一片血腥味。
颈联两句描绘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挥霍风雨急,劫掠鸡犬惊。”挥霍,意为放纵、挥霍。风雨急,指暴风雨来得快而且猛烈。这里既写出风急雨猛的景象,也暗示了天气的变化无常及战争的突然性。劫掠,掠夺。鸡犬惊,指连鸡犬等家禽家畜也受到惊吓。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战争使得风雨更加猛烈起来,连家禽家畜也都感到恐惧。
尾联两句写战争的结果及其造成的影响:“黑云压孤垒,哭声殒三军。”黑云,指乌云密布的天空。孤垒,孤立的堡垒。殒,坠落。这句的意思是说:战争的结果使乌云笼罩住了孤零零的堡垒,哭声震耳欲聋。三军,泛指全军。《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鲁国子服惠伯听到楚军在郊外哭丧声,便感叹道:“楚师败矣!举其目动,皆其乱者也。”后来人们就用“哭声”作为军队失败的代名词。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战争使全军覆没,哭声震天动地。
末联写前线告急的消息不断传来:“羽书日夜驰,震动咸阳京。”羽书,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咸阳,秦朝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京,通“景”,指京都长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前线传来紧急军情的消息,使京城震动不已。
尾联最后点题:“天子按剑怒,含凄悯苍生。”天子,皇帝;按剑,持剑而立或以剑指地表示警戒;含凄(qī)、悯,悲痛欲绝的样子;苍生,百姓。这几句的意思是说:皇帝听了报告后十分愤怒,悲伤欲绝地为百姓担忧。这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全诗的中心思想所在。
全诗采用赋体的形式,直叙其事,不加修饰;同时以议论为主,夹杂抒情;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明快,具有浓厚的现实色彩,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士兵的关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