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廷,原名谢金銮,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7,卒于公元1820
清福建侯官人,字巨廷,一字退谷。
乾隆二十四年举人。
历邵武、嘉义、安溪等县教谕。
少时喜读宋儒书。
于清儒好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著作,谓其切于伦常日用。
在台湾曾应聘修志。
巡道某议辟台湾山后蛤仔滩,金銮考其始末,作纪略。
另有《泉漳治法》、《退谷文集》。
生卒年:1757-1820
巨廷,原名谢金銮,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7,卒于公元1820
清福建侯官人,字巨廷,一字退谷。
乾隆二十四年举人。
历邵武、嘉义、安溪等县教谕。
少时喜读宋儒书。
于清儒好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著作,谓其切于伦常日用。
在台湾曾应聘修志。
巡道某议辟台湾山后蛤仔滩,金銮考其始末,作纪略。
另有《泉漳治法》、《退谷文集》。
生卒年:1757-1820
【注】武乡侯:即彭玉麟(1817~1852),字雪琴,号退省,湖南衡阳人,清朝末年湘军名将。王佐之才:指辅佐君主的才能。尽瘁鞠躬:竭尽自己的力量去尽忠职守。我公:这里指作者自己。范文正: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先忧后乐:指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把个人的忧乐置之度外。噫微斯人:感叹这样的人才太少了。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湖南巡抚卞宝云的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蹉跌游戎血战情 - 这句话描述了战场上士兵的牺牲和战争的艰苦。"蹉跌"意为跌宕,这里比喻战场的艰难和残酷。 2. 郎官念念为苍生 - “郎官”指的是古代的官员,而“念念为苍生”则表示官员们始终牵挂着百姓的安危。 3. 何妨塞却狼机口 - “狼机口”可能指的是某种可以攻击或利用的陷阱。这里的“塞却”意味着阻止或封闭。 4. 垒土新来变铁城 - “垒土”指用土堆砌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危难时刻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坚定支持。 第1句“木城百雉海东隅”,描绘了一个坚固的城池,高大而雄伟,位于东海之滨。这里的“木城”指的是坚固的防御工事,而“百雉”则形容城墙的高度极高。这个场景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的地方。 第2句“危难方知伟丈夫”,意味着在面临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英勇和伟大
《台湾竹枝词》是梁启超在清末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南郊的风光、斜阳和法华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句: - "南郊东转路丫叉," 描述了南郊的地理环境和道路状况。 - "斜日缘成到法华," 表达了作者在斜阳下到达了法华寺。 - "暂得托身无上地," 暗示了暂时寄托于此地的美好感受。 - "小西天外见昙花," 描绘了在法华寺附近看到昙花的情景
《台湾竹枝词》是一首反映清末民初台湾文化和风情的诗作,由梁启超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第一首诗部分:金钱花发为郎攀,落尽金钱郎未还。 - 金钱花发为郎攀:这里的“金钱花”可能象征着爱情或财富,寓意着男子追求女子的过程。而“为郎攀”则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爱慕。 - 落尽金钱郎未还:这句话意味着女子已经接受了男子的追求,但男子并没有因此而回报她的感情,即所谓的“郎未还”
诗句释义: 日日香泥点竹扉,一双燕子避人飞。 译文: 每天都能看到人们用香灰涂抹竹门,一对燕子在人们的视线中迅速飞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乡村的宁静生活场景,香灰是当地的一种习俗,用于驱邪和祈福。燕子在人们的视线中快速飞走,可能是为了避免被人们打扰。诗中的“村寮亦有评花处”一句,可能是指村里有人专门负责评选花种,而自己则负责春播紫薇,体现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日日香泥点竹扉,一双燕子避人飞。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圣人谋庶先筹富,此地全须用教先。 - 注释:圣人为了谋求百姓的福祉,首先要考虑的是富足。在这里,“此地”指的是一个地方,“全须用教”意为必须全面地教育。 - 译文:圣人为了谋求百姓的福祉,首先考虑的是让这个地方富裕起来。 2. 礼义分明廉耻重,海邦仓廪本天然。 - 注释:在这个地方(指台湾),礼仪和道义应当是明确且清晰的,廉洁和羞耻感是非常重要的
台湾竹枝词 频年海上寇张弧,香老芝龙总未诛。辛苦东宁贤太守,自捐资斧伐萑苻。 译文: 频繁的海上入侵,使得寇仇如影相随,然而像香气袅袅的老芝和龙一样强大的敌人,始终未能被铲除。我为这辛苦的东宁贤太守感到遗憾,他虽然自费人力物力去剿灭那些猖獗的盗贼,但终究无法完全消灭他们的罪恶根源。 赏析: 此诗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梁启超所作《台湾竹枝词》之一,表达了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好像一对恋人一样
【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 (5) “深树丛篁踞石床”,竹荫密布,在竹林间有一张石头床,诗人置身其间,静享清凉,这两句是写景,写诗人独处幽林,远离尘世的惬意。 (6) “竹溪寺后午阴凉”,“竹溪”是竹溪寺的简称,诗人来到寺后,沐浴在一片阳光之下,这里写的是诗人在竹溪寺后沐浴着斜阳,享受着宁静的闲适。 (7) “山风响动祇园木”,诗人听到山风吹拂着寺院中衹园的树木,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
【注释】呱呱:鸟叫声。赤子,指初生婴儿。勃溪啼:从溪中呱呱啼哭。求牧今难与古齐:现在牧童很难与古代牧童相比。五条街:即“五条巷”,为宋代成都的一条街名。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四川成都街头市井生活的竹枝词。上片前两句写街头市井中的儿童,在溪边嬉戏,啼哭不止,而他们的父亲却找不到人来喂养;下句写街头巷尾处处是弦管之声,热闹非凡。全诗用口语化的语言,把成都街头市井生活的真实情况生动地展现出来。
鲍之钟,清代诗人,字论山,一字礼凫,号雅堂,丹徒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鲍皋,字步江,号海门,是国子监的生员,也是当地有名的“京口三诗人”之一。 鲍之钟少年即负才名,文采秀逸高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中进士,官至户部郎中。晚年流连诗酒以终。他的诗歌作品在乾隆下江南时被召试第一,由此获得声誉
诗人缪徵甲是清代的诗人。 字布庐,号存希,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江阴(今属江苏)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存希阁诗集》流传至今。缪徵甲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他的诗集《存希阁诗集》中,据记载,他的作品包括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