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树,字维城,号兰?,福建归化人。
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十七年(1752)三月由建宁教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后以父忧去。
乾隆廿六年(1761)六月再由福州教授复任,翌年闰五月兼摄台湾府儒学训导。
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云:「清代任学官者,例经考试,故多明经博雅之儒,其来台者亦多能诗之士。
雅堂虽有辑录,然尚未备,如府学教授谢家树〈清水洋〉……」〖参考彭国栋《广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以下自清修台湾方志所引,及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谢氏诗作计十二首。
(杨永智撰)
生卒年:?-?
谢家树
查阅内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黑水》。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由来黑水出梁州,大海无端划此沟。 - “由来”表明这是对某个历史或自然现象的描述。 - “黑水”指的是黑河。 - “出梁州”可能是指黑河发源于梁州地区。 - “大海”在这里可能是比喻,指广阔无垠的空间。 - “无端”表示出乎意料或者没有理由。 - “划此沟”意味着这条河流在这片区域中形成了一道明显的界线或河道。 2.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士禛在1752年六月望后一日为课士而写的。诗中描绘了夏日的景象,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 天形如覆釜,两轴定四方。 北仰南倾泻,远睇殊混茫。 入地三十六,未尽浑天量。 闻到小昆仑,北斗失其疆。 大星古无纪,南极现莹芒。 所以谈海外,明晦颇异常。 初三不云朏,昨夜已生光。 因之测日景,加刻夏尤长。 天低与水接,黄垆半相望。
诗句释义: 1. 台中夏晷长于中土者数刻,意思是说在台中的夏天阳光照射的时间比中原地区长了几分。 2. 壬申是天干地支纪年的一种方式,这里指的是乾隆元年(1736)。 3. 六月望后一日课士,意思是在六月初六日那天上课,课上老师拈取唐文宗《我爱夏日长》这一句作为题目,实际上是写眼前的景色而不是赋诗古风。 4. 实写现景非赋古也书此以示诸生,意思是实际描写眼前的景象而不是作赋古风
【注释】: 1. 上沃三春润:指春雨滋润大地。 2. 洋宽一望迷:指宽阔的田野,远望令人眼花缭乱。 3. 风驯芳草浪:形容春天的风轻轻吹拂着芳香的花草。 4. 雨酿落花泥:指细雨使花瓣落下,落在泥土中。 5. 司馌童携筥:负责耕种的童谣提着篮子。 6. 忘机鸟集犁:指鸟儿忘记捕食而聚集在犁田的地方。 7. 西成先可庆:指丰收的希望最早可以庆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画卷
澎湖 又见人间大洞庭,罗罗七十二山青。 桶盘妥贴凭谁挈,虎豹狰狞唤欲醒。 怪石鲛纹添禹贡,花螺贝锦注葩经。 黄昏点点归鱼艇,款乃声中月满汀。 注释: 1. 又见人间大洞庭:形容澎湖的美丽如人间的洞庭湖一般,令人惊艳。 2. 罗罗七十二山青:指澎湖群岛中的七十二个岛屿,颜色翠绿,如同青翠的山峰。 3. 桶盘妥贴凭谁挈:桶盘是古代用来盛水的容器,这里用来形容澎湖的海水清澈透明,仿佛可以用手提起。
这首诗是关于台阳八景的。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解释: 雁来迷绝塞 - 雁来迷绝塞: 描述了秋天时,大雁从北方飞回,它们在天空中盘旋,仿佛迷失在了边关的尽头。 雁去昼新关 - 雁去昼新关: 当大雁飞过,天空变得明亮而开阔,新的一天开始了。 檨雨年年冷 - 檨雨: 指的是秋天的雨,它带来了凉爽和清新的空气。 - 年年冷: 每年的这个时候,秋雨都会带来寒冷的感觉,使人们感到清爽而又有些忧郁。
诗句释义及译文 第一句:夭矫成旗尾,此山遂得名。 - 夭矫:形容物体弯曲优美或动作敏捷。 - 成旗尾:形成像旗帜的尾巴一样的形状。 - 此山:这山。 - 遂:于是,因此。 - 得名:获得名字(此处指因形状而得名)。 第二句:秋高肥走兽,地旷骋番兵。 - 秋高:秋天天气晴朗,气候宜人。 - 肥:此处指动物丰满,通常与“膘”同义,表示肥壮。 - 走兽:走动的野兽。 - 地旷:地方空旷。 - 骋
【注释】 潭中天倒挂,况值月新浮:潭水映着天,仿佛天上的月亮倒悬在水上。况值月新浮,指中秋月明之夜。 净色千寻练,澄痕一片秋:清澈的水面上,像一条千丈长的白练;水中留下的月光是一片秋天的景象。 心空人自朗,影落鸟生愁:当水面如镜时,人心也变得清朗;但当人影映入水中时,鸟儿却因惊起而发愁。 恍惚昆明意,天然现女牛:恍惚间仿佛看见了昆明湖的景致,那天然的景色就像一位女子在耕田劳作。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通读全诗,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展开分析即可,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及语言特色即可。 此诗为咏月之作,以“放洋”起兴,首联写月亮出海,突出其高远;颔联描写了月亮的光辉,用银界玉烟和日射沙来形象地表现月光的明亮;颈联通过比喻,写月光洒在江中;尾联写自己欣赏月色之难,反衬诗人对明月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造物凭虚凿此洼
【注】赤嵌楼:今名赤山楼,位于台湾台南市南端的虎尾山上。 兔窟:指兔穴。 天朝:指大明王朝。福:福地,这里指土地。 蜀牛:指蜀地的耕牛,这里泛指四川。 赏析: 此诗是郑成功在台湾赤嵌楼时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赤嵌楼的地理位置与建筑风格。后两句抒发诗人对明朝的怀念之情,并寄寓了收复失土、恢复中原的壮志豪情。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
相关推荐
谢颖苏,初字采山,后改管樵、琯樵,号北溪渔隐,又号懒云,亦称懒云山人、懒翁。 清福建诏安人。 父声鹤,能诗。 少负奇气,工技击,精书画,尤善水墨竹兰,为闽派代表画家。 咸丰七年(1857)来台,先后寓居台南吴尚沾举人家、台南海东书院、板桥林本源家,并曾北游三貂岭,时与大龙峒文士往来。 后又往新竹潜园为客。 流寓四年,台北李学樵、新竹李逸樵等均追随之,为当代流寓画家中之最具影响力者
谢兰生是清朝时期的广东南海人,字佩士,号澧浦,又号里甫、里道人。他是一位博雅好古的书画家和诗人,擅长诗文、书画、篆刻,精于鉴别。 谢兰生在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曾任职于羊城书院掌教。他的诗歌学苏轼,书法则师法颜真卿,同时吸收了褚遂良和李邕的风格。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技艺的熟练掌握上,更在于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表达。 谢兰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
谢家树,字维城,号兰?,福建归化人。 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十七年(1752)三月由建宁教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后以父忧去。 乾隆廿六年(1761)六月再由福州教授复任,翌年闰五月兼摄台湾府儒学训导。 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云:「清代任学官者,例经考试,故多明经博雅之儒,其来台者亦多能诗之士。 雅堂虽有辑录,然尚未备,如府学教授谢家树〈清水洋〉……」〖参考彭国栋《广台湾诗乘》,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