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畹如何不托根,却从孤石寄香魂。
凤归来啄琅玕实,留得青山月一痕。

注释:

九畹(wǎn)如何不托根,却从孤石寄香魂。

九畹:指长满芬芳的兰草之地,这里比喻兰花;

如何:为什么;

托根:生长在土地里;

却:反而;

从:来到;

孤石:孤立的石头;

寄香魂:寄托芳香的精神;

凤归来:凤凰回到;

啄:用嘴啄;

琅玕(láng gān)实:美玉般的果实,这里借指兰花;

留得青山月一痕:留下青山上的月光一道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兰花与山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九畹如何不托根”,诗人以兰为喻,赞美其扎根深厚、生命力旺盛的品质。兰花被誉为“九畹之花”,象征着高洁、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诗人认为兰花能够深植于大地之中,不受环境影响,这种坚韧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次句“却从孤石寄香魂”,诗人以山石为喻,赞美其独立而坚定的品质。山石虽然孤立无援,但它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默默奉献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第三句“凤归来啄琅玕实”,诗人以凤凰为喻,赞美其高贵而优雅的气质。凤凰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它代表着高贵的身份和尊贵的地位。诗人通过对凤凰的描绘,赞美了其高贵的品质和优雅的气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句“留得青山月一痕”,诗人以月亮为喻,赞美其清雅脱俗的气质。月亮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纯洁和美好的象征,它代表着宁静和平和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赞美了其清雅脱俗的气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赞美兰花、山石和月亮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自然元素,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诗歌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