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蛇戢戢方斗争,虾蟆蝼蛄相和鸣。
百足之虫行无声,毒气着人昏不醒。
蚊蚋虽微亦从横,隐然如雷吁可惊。
东方日色苦未明,老夫闭门不敢行。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作品《蚊》。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群蛇戢戢方斗争
  • 戢戢:形容蛇群聚集的样子。
  • 方斗争:正在激烈争斗。
  1. 虾蟆蝼蛄相和鸣
  • 虾蟆、蝼蛄都是昆虫。
  • 相和鸣:一起叫唤。
  1. 百足之虫行无声
  • 百足之虫:比喻行动迟缓或没有行动能力的生物。
  • 行无声:行动时无声无息。
  1. 毒气着人昏不醒
  • 毒气:有毒的气味。
  • 昏不醒:昏迷不醒。
  1. 蚊蚋虽微亦从横
  • 蚊蝇虽然微小但也能横行霸道。
  1. 隐然如雷吁可惊
  • 蚊子发出的声音仿佛雷声,令人震惊。
  1. 东方日色苦未明
  • 太阳还未升起,天色还很黑暗。
  1. 老夫闭门不敢行
  • 我关上了门,不敢外出。

我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1. 一群蛇聚集在一起正在争斗,而虾蟆和蝼蛄也在相互呼应。
  2. 那些行动迟缓的百足之虫行动时无声无息,一旦有毒的气味接触到人们就使人昏迷不醒。
  3. 尽管蚊子和苍蝇很小,但它们也能横行霸道,发出的声音如同雷声般震撼。
  4. 太阳还未升起,天色还很黑暗,我关上了门,不敢外出。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中蚊子和苍蝇的习性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危害。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黑暗和寂静的恐惧以及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比不同的昆虫和它们的行为,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百足之虫行无声”等句子,既形象地描绘了蚊子和苍蝇的特点,又暗含了对人类生活的隐喻。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将这种观察转化为对生活状态的思考,反映了他对黑暗和寂静的恐惧以及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