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湖山色好,此路即沧江。
避世谁知汉,居人或姓庞。
岩花鲜亚石,水竹净当窗。
采药兼垂钓,长容系小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山中”,然后分析诗句的意思,注意重点字词的含义;接着理解诗句的大意,最后分析诗人的情感。

“渡湖山色好,此路即沧江”的意思是:过湖后山色更好,此处的路就是沧江南岸。这两句是说诗人来到沧江边,只见渡口一带山色明媚,景色迷人,不禁赞叹不已。

“避世谁知汉,居人或姓庞”意思是:隐居的人谁能知道汉朝?居住在那里的居民有人姓庞。这两句是说,诗人来到此地,却不知谁是隐居的汉人,也不知道谁是居住这里的百姓。

“岩花鲜亚石,水竹净当窗”意思是:岩上的鲜花鲜艳胜过石头,窗外的竹林清新如同窗户一样。这两句是写诗人在山上看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中的秀美,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之情。

“采药兼垂钓,长容系小艭”意思是:采药时也钓鱼,常常把小船系在岸边。这两句是写诗人在山中生活的情况,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答案】

译文:

渡过湖后,山色更好,此处的路就是沧江南岸。

隐居的人谁能知道汉朝?居住在那里的居民有人姓庞。

岩上的鲜花鲜艳胜过石头,窗外的竹林清新如同窗户一样。

采药时也钓鱼,常常把小船系在岸边。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登山临水的所见所感。首联“渡口”“此路即沧江”,交代了作者的行踪。“渡”字既点明“此路即沧江”,又照应了“渡”字。“山色”与“沧江”结合,写出了苍茫的江上之景。一个“好”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颔联“隐居”“居人”,照应了前两联“此路”“过湖”,交代了作者的行踪、身份。“汉”与“庞”二字相联系,说明作者隐居之处是汉朝隐士后裔的居地。颈联“岩花”“水竹”,照应了前两联“山色”“此路”,写出了诗人所见的幽静之景。两个“鲜”字,不仅描绘出岩石上的花儿比石头还要鲜艳的特点,而且表现出诗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情状。尾联“采药”“垂钓”,照应了前两联“避世”“居人”,表明作者隐居的原因。“长”“系”二字,照应了前两联“此路”“渡口”,“长容”与“小艭”相对,写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韵味,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