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凄凄夕照前,独将春酒酹荒阡。
已嗟世事成千古,才说清明又一年。
满目江山增旧恨,几家榆火起新烟。
从来俯仰伤怀抱,不似于今倍黯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十二年(817)清明日,在长安拜谒先祖墓地时所作。
首句“芳草凄凄夕照前”,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芳草”既指墓地周围生长的草,又暗指诗人自己。“凄凄”二字,写出了作者对先祖的怀念之情。接着“独将春酒酹荒阡”一句,写自己凭吊墓地的情景。“酹”即浇奠,古人常用此语。“荒阡”指墓地荒凉。“独将春酒酹荒阡”,表现了诗人孤寂悲凉的情怀。
颔联“已嗟世事成千古,才说清明又一年”,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慨叹。诗人想到人生如梦,世事变化无穷,不禁发出“已嗟世事成千古”的感叹。同时,诗人也感慨时光荏苒,清明佳节又到,感叹年华易逝。
颈联“满目江山增旧恨,几家榆火起新烟”,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看到家乡的山水景色,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土亲人,增加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想象到了乡亲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点燃了新的炊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尾联“从来俯仰伤怀抱,不似于今倍黯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从来俯仰伤怀抱”,诗人常常低头沉思,感叹自己的身世遭遇。“不似于今倍黯然”,诗人感到现在的世态炎凉,更加悲伤。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故土、亲人和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通过抒发感慨、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