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莲社久相招,老大无心到石桥。
遥想东林山月出,白猿啼处树萧萧。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远公莲社久相招,老大无心到石桥。

遥想东林山月出,白猿啼处树萧萧。

【注释】:

幽居杂咏:作者在归隐后写的一些诗词。

幽居:隐居的住处。

杂咏:即杂言诗,随意吟咏,不拘格律。

七十四首:作者一共写了74首杂咏诗。

洪武:明朝的第一个年号,即1368年到1398年。

平原:指山东平原县。这里是作者家乡。

还家:回到家里。还:返回。

莲社:佛教团体,以荷花为象征。

相招:相互邀请。

东林山:在江苏常熟,是佛教净土宗祖师慧远的讲寺所在地。

出:露出来。

白猿:猿猴,这里比喻人。

啼处:叫声传出来的地方。

萧萧:风声、鸟声等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

首句“远公莲社久相招”,诗人回忆了多年前与朋友相聚的情景,他们经常在莲花盛开的莲社中聚会,共话人生。这里的“远公”指的是慧远,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师之一,他的禅教融合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次句“老大无心到石桥”,诗人感叹自己已经老了,不再有年轻时的热情和活力,只想静静地度过每一天。这里的“石桥”是诗人家乡的象征,也是他曾经频繁往来的地方。

末句“遥想东林山月出”,诗人想象着家乡东林山的月亮升起的情景,那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山林,也照亮了他的心灵。而“白猿啼处树萧萧”则是对家乡夜晚景象的生动描绘,月光下,猿猴的啼叫声回荡在树林之间,显得十分宁静而又美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风光画卷。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抒发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