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学鸱夷物外情,水云空阔钓舟横。
从来用尽无高策,浪得归湖范蠡名。

《幽居杂咏·试学鸱夷物外情》出自明代诗人孙蕡的古诗《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生活的愧疚。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家修炼境界的追求,以及这种修炼境界的深奥和孤独。

诗中“柏子香消昼景迟”一句,通过柏树果实香气的消散和白昼的漫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后两句“坐调元气学希夷,旁人那解玄中意”,表达了诗人对道家修炼境界的追求,以及这种修炼境界的深奥和孤独。最后一句“文火温温只自知”,则以小火的温和来比喻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得,同时也暗示了修炼之路的孤独和不易被外人理解。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试学鸱夷物外情》是明代著名诗人孙蕡创作的一首诗。孙蕡(1435年—1494年),字仲衍,号西庵,广东顺德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体现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更为详细的解析:

  1. 作者介绍:孙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在明朝初期的政治动荡中选择了退隐生活,专心于文学创作。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诗句原文:试学鸱夷物外情,水云空阔钓舟横。从来用尽无高策,浪得归湖范蠡名。

  3. 诗句注释

  • 鸱夷: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常在水中游弋,象征着水的意象。
  • 物外情:指超脱物欲的情感或心境。
  • 水云空阔钓舟横:描绘了一种水天一色、江面开阔的景象,渔人垂钓的情景。
  • 无高策:表示没有高明的策略或方法。
  • 浪得:形容行为轻浮,缺乏实际意义。
  • 归湖范蠡名:引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的故事,范蠡曾在政坛上有所作为,后选择归隐江湖,以智慧和隐逸闻名。
  1. 赏析
  • 意境之美:诗中的“水云空阔钓舟横”描绘了一种宽阔的水面上,渔者悠然垂钓的宁静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独特感受。
  • 哲理之深:诗人通过对比“用尽无高策”与“浪得归湖范蠡名”,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名利看淡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和随遇而安。
  • 情感之真:全诗流露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情感真挚而深沉。

在解读孙蕡的《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试学鸱夷物外情》时,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还能体会到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真正自我和平衡之道的重要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