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鸟鸣鸣闹晓林,羽毛单薄雪霜深。
世间人子非枭獍,闻得谁无反哺心。
【赏析】
《晓林慈鸟图》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慈鸟”为题,描绘了一只慈爱的小鸟在雪白的树林中欢快地鸣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和人类亲情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类的孝顺美德。
首联“慈鸟鸣鸣闹晓林,羽毛单薄雪霜深。”描述了一只小鸟在寒冷的树林中鸣叫的情景。这里的“鸣鸣闹”形象地描绘了小鸟清脆悦耳的叫声,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林洒下,给大地带来生机。而“羽毛单薄雪霜深”则突出了小鸟在严寒中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暗示了它的坚韧和生命力。这两句话将小鸟的形象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颔联“世间人子非枭獍,闻得谁无反哺心。”则是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反思。这里用“枭獍”比喻那些不孝顺的人,指出他们与小鸟不同。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贬低小鸟,而是强调了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共同之处。诗人认为,无论人类还是小鸟,都有一种天性——那就是对父母的关爱和感恩之心。这种情感超越了种族和物种的差异,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普遍价值。因此,无论是听到鸟儿的鸣叫,还是看到其他生物的行为,都会唤起我们心中的反哺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类的孝顺美德。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生灵和人类亲情的赞美之情,传递了对生命、和谐与爱的信念。同时,诗中的关键词“慈鸟”、“反哺心”、“枭獍”等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晓林慈鸟图》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