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出题意图,然后准确把握诗句的内容,最后对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比对,即辨明正误。本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松影倒映溪中、水势低平的图画,后两句写春雷未动蛰虫未醒,髯龙头角尚存泥滓,形象地写出了春意融融、万物复苏的景象。“清溪”“松阴”点出地点,是作者游赏之处;“长松”“倒影波间势转低”写松树高大挺拔,枝干盘曲,枝叶茂盛,在阳光照耀下,影子倒映于溪流之中,随着水势的流动而逐渐低矮下去;“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以春雷未动,蛰虫未醒比喻春意萌发,生机盎然,用“髯龙头角暂皤泥”来描写蛰龙之貌,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据此分析作答。
【答案】
①清溪松阴图(或:松荫清溪图)
②长松百尺荫清溪。③倒影波间势转低。④恰似春雷未惊蛰。⑤髯龙头角暂皤泥。
注:①松荫:松树的浓阴。②清溪:山间小河。③倒影:水中景物的影像。④势转低:水面波纹逐渐低下去
(或:水势渐低)。⑤春雷:指春雨初落声如雷鸣。⑥髯龙:龙颔上垂下的胡须。⑦头角:头部和额角。⑧皤泥:
形容龙颔下垂,像泥塑一样。
译文:
长松百尺荫清溪
,倒影波间势转低。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赏析:
此诗写清溪之景,意境清新自然,颇有韵味。首联“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写松荫清溪,倒影波
间,势转低。一松高百余尺,其浓荫覆盖着清澄的小溪。那溪水悠悠荡荡,在松荫的笼罩下波纹渐渐低下去。诗人通过
“百尺”、“清溪”、“松阴”、“势转低”等词语把一个清幽宁静的自然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恰似春雷未震蛰”一句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松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的景色,与“春雷未动蛰虫未醒”相比,显得别具匠心。
颔联“恰似春雷未惊蛰”一句,用比喻手法,以春雷未动,蛰虫未醒比喻春意萌发,生机盎然。“髯龙头角暂皤泥”句
,用“髯龙”比喻松树,用“涎头角”比喻松针,“皤泥”形容松针垂挂着像泥塑一样。这两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
景象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