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花溪上水漫漫,一片苔矶一钓竿。
非是此心能傲世,白鸥盟在不教寒。
《荻花溪上水漫漫,一片苔矶一钓竿。:诗人徐庸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溪边钓鱼场景,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徐庸对自然景色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而且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精神境界。诗中“苔矶”与“白鸥盟在不教寒”等意象,更是体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荻花溪上水漫漫,一片苔矶一钓竿。
非是此心能傲世,白鸥盟在不教寒。
《荻花溪上水漫漫,一片苔矶一钓竿。:诗人徐庸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溪边钓鱼场景,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徐庸对自然景色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而且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精神境界。诗中“苔矶”与“白鸥盟在不教寒”等意象,更是体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失题 其二 入座山光 缃帘一幅卷秋晴,数点峰峦入座清。 浓淡自然分远近,天然图画在围屏。 注释: 入座山光:进入宴席观赏山景。 缃帘:浅黄色的窗帘。 秋晴:秋日晴朗的日子。 数点:几处。 峰峦:山峰和山脉。 清:明净、清晰。 浓淡:颜色深淡,多指墨色深浅,也用于比喻事物轻重、多少。 天然:自然界的,非人工的。 图画:指山水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山景,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山的美景
注释: 五亩园十八题为姚举人作 其一:这是一首描绘花园美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芳园带草堂,深广逾千步:美丽的花园中,有一个带有草堂的庭院,它的深度和宽度都超过一千步。芳园:美丽的花园。带:环绕着。草堂:指庭院中的小屋。深广:指院子的深度和宽度都很大。逾:超过。 花木四时春,云霄多雨露:花园里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都盛开着,云雾缭绕的天空下,雨水滋润着大地。花木:指花园里的花草树木
诗句如下: 春水流花别浦长,东风一日九回肠。 多情燕子虽营垒,那得衔来入画堂。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诗人简介:徐庸(约明正德至嘉靖年间),字用卿,号天池山人、玉峰道人等,浙江金华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与何景明、陶望龄并称为“浙中三杰”。他的作品以诗歌见长,尤以山水诗著称,擅长写意画,作品风格豪放洒脱,富有哲理。 2. 诗词原文解析: - “春水流花别浦长”
【注释】 五亩园:指诗人所居之园。姚举人:即姚汝能,字端简,号举人,明末清初学者。其诗有《放鹤坡诗》。 逾三岛:指登上了蓬莱仙岛。 归来下九天:形容诗人的心境高远。 绿坡春草细:描写春天的绿坡上的草,非常纤细、柔软。 仿佛似青田:形容春天的绿坡上草的色彩好像青田的山色一样翠绿。 【赏析】 首联写登岛观海。“放去逾三岛”,是说在放鹤坡上,我放飞了一群白鹤,它们越过了三个海岛,到了远方
诗句输出: 宫妆初试凭阑干,玉女阴符取次看。 译文输出: 在宫廷中初次尝试阅读兵书的宫女们,倚着栏杆仔细观看。她们学习到了孙武、周亚夫等名将的精妙战术,希望借此东风,一举击败魏国的曹操。 诗词注释: 1. “宫妆初试”:指宫女们在宫中首次尝试阅读兵书。 2. “凭阑干”:形容宫女们在宫殿中靠栏杆站立,可能是为了更清楚地观赏或理解兵书。 3. “玉女阴符”:指的是古代兵书中的《太公六韬》
诗句解释: 1. 翠羽参差映彩翎,百般调舌最堪听。 - “翠羽”可能指的是鸟的羽毛色彩翠绿。 - “参差”意为不整齐,这里描绘的是鸟儿羽毛的分布情况。 - “映彩翎”说明这些羽毛在阳光或其他光源下反射出美丽的色彩。 - “百般调舌”意味着鸟儿能模仿各种声音,包括婉转的鸣声。 2. 海棠日暖酣春睡,莫向东风一唤醒。 - “海棠”指春天时盛开的花朵,此处可能是借指某种鸟类的栖息地。 -
【注释】: 1. 采来灵壤内:从灵山里采集来的药。 2. 曝向广庭前:晒到庭院里。 3. 脩制成良剂:修制成为好的药剂。 4. 为□到十全:使人们达到完全康复。 【赏析】: 此诗是张九龄《张用宜丹房十咏》中“其三”的诗,描绘了一位采药人在采得草药后,将其晒干制作成药丸,然后送到病人家中,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情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医术和医德的重视,以及对人民的关爱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小凤衾寒斗帐开 - 注释:《陈醒庵丧妾·其二》中的“小凤衾寒斗帐开”描述了一种凄清的场景,即在冬天被褥微寒,床上的斗帐也敞开着。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冬日寒冷的环境和斗帐的敞开,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铺垫。 2. 彩云飞去最堪哀 - 注释:“彩云飞去”指的是天空中飘散的云彩,象征着美好事物或人离去的情景。 - 赏析
五亩园十八题为姚举人作(其十七)玩月台 玉露滴广庭,登台玩明月。 - 玉露:指晶莹的露珠,象征秋天的清新。 - 广庭:广阔庭院。 - 登台:登上高台。 - 玩:欣赏、玩味。 - 明月:明亮的月亮。 白凤忽飞来,修□夜翻雪。 - 白凤:白色的凤凰。 - 忽飞来:突然飞来。 - 修□:修饰、装扮。 - 夜翻雪:夜晚像覆盖着白雪一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赏月的宁静景象。第一句“玉露滴广庭
【注释】 五亩园:即五亩园,在今江西南昌市南,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别墅。姚举人:即姚合,唐代诗人,官至监察御史等职。环堵室:指狭小简陋的小屋子。作此藏脩□:即“作此藏修□”,意思是“我在这里安顿下来居住”。晨昏称读书:形容生活简朴,读书勤奋。 【赏析】 这首诗是姚合晚年在五亩园中所作。他以野人居比自己的居所,说自己虽然居处简陋,但是生活清苦,可以专心读书。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注释: 寂寂:形容寂静的样子。岩扉(yá fēi):岩石做成的门户。不扫苔,不打扫门前的青苔。高人:指隐居山林的高人隐士。何事:为何?出山来:从深山出来。玉蛆香泛林头酒,辜负黄花九日开,形容隐居者在深山中品酒赏花,而忽略了秋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幽雅宁静、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以“寂寂岩扉”开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着
【解析】 题画:岸边草花远近香,倍江亭馆夏风凉。凭虚一望天连水,几个飞鸿带夕阳。 译文:岸边的野草和园中的花随风散发阵阵芳香,远望那江边的亭子馆舍夏日里也感到凉爽宜人。凭高远望天与水面相连,只见几片大雁伴随着落日余晖向远方飞去。 注释:①题画:指诗人在画上题写的诗句。②岸草园花:泛指花草树木。③远近香:远远地散发着芳香。④倍江亭馆:倍,加倍,更。江亭馆,指江边亭台馆舍。⑤凭虚一望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第一句 “通籍金门辅圣君” 这一句中的“通籍金门”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成为官员,而“辅圣君”则是辅佐君主的意思,表明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辅佐之心。 第二句 “江南江北路途分” “江南江北”指的是中国的南部与北部,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或生活背景,可能暗示诗人身处南北分隔的地理位置,或是在南北两地之间徘徊。 第三句
解析: 1. 诗句释义及注释: - 衔呢紫燕上雕梁:描述燕子在雕花的屋梁上停留。衔呢,形容燕子嘴部细薄而尖锐,像剪刀一样;紫燕,通常指燕子的幼雏或未成羽的燕子,颜色偏暗或偏紫色;上,这里指的是停留在某物上。 - 酿蜜黄蜂过粉墙:描述蜜蜂飞过白色的粉刷墙壁。酿蜜,指采集花粉制作蜂蜜的过程;黄蜂,一种昆虫,身体呈黑褐色,有黄色或黑色的腹部;过,经过;粉墙,用白色粉末涂饰的墙面。 - 庭院日长春似海
诗句:杖藜行过水西桥,欲访山家近却遥。 译文:拄着手杖走过水西桥,想去拜访山中的人家但距离又显得如此遥远。 注释:杖藜,指手杖,古代文人常用以行走或休息之用。水西桥,地名,位于今中国某地。山家,指的是隐居在深山的人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山水之间的场景,以及他对于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杖藜行过水西桥”勾勒出了诗人行进的画面,杖藜是手杖
【注释】高人:指有才德的人,也用来称隐士或隐居的人。卜筑:筑室,定居。尘氛:指人世间的一切纷扰俗事。买断:买下,买定。溪山:指自然风景,这里泛指家乡山水。半帘空翠:半边窗帘映衬下绿意盎然,如画的青山;半帘云:半边窗帘映衬下云彩缭绕的景象。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隐者居住环境的诗。前四句描写隐者所居的环境,后四句写隐者的日常生活。“高人”二字点题,说明此隐者非一般之人,而是一位隐逸之士。“高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