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去天才尺五,东原老人绪老甫。
何年西蜀来吴门,水木流芳有家谱。
老人工诗又工画,珠玉丹青绝高古。
即今此幅尤得意,野树村桥接江浒。
杖藜人去□孤云,踏破苍苔入深坞。
坤乾造化力能夺,图写经营心独苦。
继昌爱画素有癖,几度相求上门户。
装演成轴恣披玩,种菊窗前倍清楚。
兴来我亦为题诗,柏子香消日当午。
注释:
- 姓氏去天才尺五,东原老人绪老甫。
- 去掉姓氏后,他的才华就像尺子一样大(意指其才艺高超)。
- 东原老人,即杜用嘉,他的画笔如杜甫的诗一般深刻有力。
- 何年西蜀来吴门?水木流芳有家谱。
- 他何时从四川来到了苏州,他的画作充满了水和树木,如同家中的族谱一样有根有据。
- 老人工诗又工画,珠玉丹青绝高古。
- 这位老艺术家不仅擅长诗歌,而且他的画也像珍珠和宝玉一样珍贵,具有高古的艺术风格。
- 即今此幅尤得意,野树村桥接江浒。
- 即使是今天,他这幅画也非常得意,描绘的是一片野树和一座村庄,连接着江边的小道。
- 杖藜人去□孤云,踏破苍苔入深坞。
- 一位拄着拐杖的人离去,只留下孤零零的白云。踏破了苍绿色的苔藓,深入到幽深的山谷中。
- 坤乾造化力能夺,图写经营心独苦。
- 天地间的力量可以夺取一切,但他在绘画上投入的心机却如此深沉而孤独。
- 继昌爱画素有癖,几度相求上门户。
- 张继昌一直非常喜欢画画,他多次上门请求得到这幅画。
- 装演成轴恣披玩,种菊窗前倍清楚。
- 他将作品装裱成轴,随意摆放以供赏玩。种着菊花的窗户边,这幅画显得格外清晰。
- 兴来我亦为题诗,柏子香消日当午。
- 当我心情愉快时,我也为这幅画题写了一首诗,而柏子花在中午时分已经凋谢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画作,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画作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中开头两句“姓氏去天才尺五,东原老人绪老甫”,描述了画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夸张的手法,诗人赋予了画中人物以超凡脱俗的气质,使得画面更具神秘感。同时,这也暗示了画中人物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接下来的诗句“何年西蜀来吴门,水木流芳有家谱”,进一步描绘了画中的环境。诗人将画中的山水与自己的家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熟悉和喜爱。
诗人转入对画作本身的描绘,“老人工诗又工画,珠玉丹青绝高古”。这句诗赞美了画中人物的艺术造诣,认为他的画既有诗意又具画意,达到了高古的境界。这种高度的赞誉表明了诗人对画中人物的敬仰和钦佩之情。
诗人又转向了画中的具体描绘,“即今此幅尤得意,野树村桥接江浒。”这句诗表明,虽然诗人曾经多次请求过画中人物的画作,但这幅画在他心中始终是最得意的作品。它不仅是一幅精美的画作,更是诗人心中的风景和记忆。
诗人转向了自己的感慨,“杖藜人去□孤云,踏破苍苔入深坞。”这句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离开的场景。他拄着手杖离去,留下了孤独的云朵和踏破的青苔。这种场景既表现了诗人对老者的尊敬和不舍,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诗人再次转向对画作本身的描述,“坤乾造化力能夺,图写经营心独苦。”这句诗表达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他不仅要捕捉自然的美,还要用心去构思和描绘,这种付出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同时,这也暗示了画家对于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在诗的最后一句“柏子香消日当午”中,诗人以柏子花的香气消失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