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飞阁俯青浔,倚槛寒生落木森。
雁翅城边云欲敛,虎头门外昼多阴。
水吞西粤汤池固,地接南条霸气深。
高宴自来惊岁暮,更兼双鬓对华簪。

【注释】

嵯峨(cuó é):山势高峻。飞阁:即“飞檐”;飞檐是指屋檐翘起,像飞翔的龙凤一样。青浔:青色的江水。倚槛(yǐ àn):凭栏杆;槛是栏杆的意思。寒生落木森:寒气使树叶落尽。雁翅:指城上之翼形建筑。云欲敛:天边云彩要收拢了,即将下雨。虎头门:指城门上有虎形的装饰。南条:南部边界。粤(yuè):广东古称。汤池:温泉浴池。地接:土地接壤;接近。南条:南方边境。霸气:指地势险要。华簪:簪子上的珠宝。

【赏析】

《登五层楼》,此诗为作者任广州刺史时所作。这首诗以写景为主,借登楼远眺,抒写作者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慨。首句“登五层楼”交代了全诗的背景,诗人登上五层楼,俯瞰着青山绿水,心情自然舒畅。但是,诗人并没有陶醉在山水之间,而是放眼四望,发现许多令人感慨的事情。

前四句主要写了登楼所见。“嵯峨飞阁俯青浔,倚槛寒生落木森。”五层楼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站在楼上,俯视着蜿蜒曲折的江河,江水清澈碧透,波光粼粼。而岸边的树木已经落尽树叶,显得萧瑟凄凉。这里用“嵯峨”、“飞阁”等词语来描绘五层楼的高大雄伟,用“青浔”来描写江河的清澈,用“倚槛”、“寒生”、“落木森”等词语来描绘秋天景象的萧瑟凄清。这些词语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壮丽而又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中间两句主要写了登楼所见的景色以及所引发的思绪。“雁翅城边云欲敛,虎头门外昼多阴。”诗人抬头一看,看到城墙上有些形状奇特的建筑,就像大雁张开翅膀的样子。再往下看,发现天空中的云彩将要收起,阳光开始变得阴沉起来。这里用“雁翅”、“云欲敛”等词语来描绘城墙上形状奇特的建筑,用“虎头门外”、“昼多阴”等词语来描绘天气的变化。这些词语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后两句主要写了登楼所见的景象以及所引发的感慨。“水吞西粤汤池固,地接南条霸气深。”诗人放眼望去,只见江水浩渺无际,仿佛能将整个岭南地区都吞没下去;而这片土地又临近南海一带,地势险峻、气候湿润,具有浓厚的热带雨林风光。这里通过描绘江水浩渺无际、岭南地区被江水吞没的景象以及临近南海一带的地理特点来表达诗人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慨之情。“高宴自来惊岁暮,更兼双鬓对华簪。”诗人回想起自己曾经参加过的各种宴会,这些宴会都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而举行的。而如今,诗人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岁月如梭,转眼间就到了岁暮时分。再加上自己的双鬓已经染上了白发,不禁让人心生感叹。这里通过回忆过去的宴会和现在的对比来表达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无奈之感。

这首诗以登楼远眺为主题,通过对山水、建筑、天气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又有对人生易逝的感慨之情;既有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之情,又有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既有对过去宴会的回忆和现在的对比,又有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无奈之感。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