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头陀石,涵虚半斗南。
万山回积雪,一水静拖蓝。
闻梵风来树,明心月到潭。
曹溪终古在,镫采满花庵。

南山寺

缭绕头陀石,涵虚半斗南。

万山回积雪,一水静拖蓝。

闻梵风来树,明心月到潭。

曹溪终古在,镫采满花庵。

注释:
南山寺:位于南山上的寺庙。
缭绕头陀石:指环绕着僧人们的头陀石。
涵虚半斗南:指深藏在山谷中的寺院,位于半山腰的南方。
万山回积雪:形容山上的雪被风吹得四处飞扬。
一水静拖蓝:指清澈的山泉水静静地流淌。
闻梵风来树:听到佛经的声音从寺庙里传来。
明心月到潭:形容月光映照在池塘上的景象。
曹溪终古在:曹溪寺历史悠久,始终存在。
镫采满花庵:指寺庙里的灯笼将整个花庵照亮,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南山寺图景。首句描述了南山寺周围环绕着僧人们的头陀石,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南山寺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半山腰的南方,四周环山,风景优美。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南山寺所在的自然环境,万山回积雪,一水静拖蓝,展现了南山寺所在地区的壮丽景色。这里的“回”字用得十分巧妙,既形容了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情景,又表达了山峰连绵起伏、形态各异的特点。
第三、四句则是对南山寺内景象的描写。诗人通过“闻梵风来树”和“明心月到潭”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南山寺内的宁静氛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最后两句则提到了南山寺悠久的历史以及它所散发的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南山寺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内部景象的刻画,展示了南山寺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诗人还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南山寺的独特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