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韬略属文儒,百里干城望不孤。
跃马气应吞黠寇,登陴功许殿全吴。
承宣政绩谁方驾,经济勋阶此发途。
愧我请缨建素志,尚余衰鬓老江湖。
吴国边境的门户,如同锁钥一样,守护着地方的安宁。
清正廉洁的文官儒士,百里之遥,也望不到他们的孤独身影。
跃马扬鞭,气势如虹,吞并狡猾的敌人;登城而守,功勋卓著,全佑了吴国的安宁。
谁人能超越我?在朝为官,政绩卓绝;治国有方,功勋卓越。
我当初立志报效国家,却未能实现,如今已年老色衰,漂泊江湖,无所作为。
清时韬略属文儒,百里干城望不孤。
跃马气应吞黠寇,登陴功许殿全吴。
承宣政绩谁方驾,经济勋阶此发途。
愧我请缨建素志,尚余衰鬓老江湖。
吴国边境的门户,如同锁钥一样,守护着地方的安宁。
清正廉洁的文官儒士,百里之遥,也望不到他们的孤独身影。
跃马扬鞭,气势如虹,吞并狡猾的敌人;登城而守,功勋卓著,全佑了吴国的安宁。
谁人能超越我?在朝为官,政绩卓绝;治国有方,功勋卓越。
我当初立志报效国家,却未能实现,如今已年老色衰,漂泊江湖,无所作为。
【注释】 1. 挽烈妇张氏:挽,慰问。张氏,指张烈妇,即张姓的女子。2. 力贫全节两艰难:力贫,生活贫困。全节,保全气节。两艰难,指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生活的困顿,二是守志不屈。3. 悲来迸泪俱成血:悲,悲伤。迸泪,泪水从眼眶中涌出,形容悲痛之极。涕泪交加,都变成了血水。4. 思结游魂合化丹:思,思念。结,聚集。游魂,游荡的灵魂。合化,融合、变化。丹,丹砂,古人炼丹用的一种矿物,这里比喻为丹药
吴国边境的门户,如同锁钥一样,守护着地方的安宁。 清正廉洁的文官儒士,百里之遥,也望不到他们的孤独身影。 跃马扬鞭,气势如虹,吞并狡猾的敌人;登城而守,功勋卓著,全佑了吴国的安宁。 谁人能超越我?在朝为官,政绩卓绝;治国有方,功勋卓越。 我当初立志报效国家,却未能实现,如今已年老色衰,漂泊江湖,无所作为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良会,一作鲁山。 正德十二年进士。 除福清知县。 入为御史。 嘉靖三年同官朱浙、马明衡以谏免昭圣皇太后生辰朝贺,诏狱拷讯。 逅疏救之,下狱,谪合浦主簿。 累官河南副使。 世宗南巡时以供具不办,削职为民。 有《石淙山人漫稿》。 生卒年
【赏析】 《同梁坚德受戒椒园有述》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冬,当时杜甫寓居成都草堂。诗中借咏物寄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自己前途的忧虑。全诗四联,每联八句,共七百二十个字。 首联“细柳连芊绿布茵,方田新犊牧将驯”:细柳连着芊芊草地铺陈成绿色的帷幕,方田上的新牛犊正被放牧训练。 颔联“明明青珏淤泥耀,灼灼红莲大火春”,颔联两句,以青玉和红莲花为喻
诗句释义及赏析: 越死超生底事忙,青梅才结柳条黄。 越:指超越或越过;底事:什么事;忙:匆忙;青梅:未成熟的梅子,比喻年少或新近发生的事情;才结:刚刚长出;柳条黄:春天的柳树开始发芽,颜色为浅黄色;此句描绘了青春的短暂和美好。 怪来郎将狂初醒,却笑端明梦已长。 怪来:表示惊异;郎将:形容人像男子一样有胆略、豪迈;初醒:刚从梦中醒来;端明:这里指皇帝,暗指君主或统治者;梦已长:比喻权力欲望膨胀
【注释】 毗勒楼:梵语“毗楞伽”,意指佛教的精进,即戒律的修行。爇(ruo):点燃。频伽(pianjia):《维摩诘经》中说,阿难陀是频伽鸟所化生。初叫:最初发出声音。清凉:清净,凉爽。帝网:指天帝之网。群狮吼:形容声势浩大,如同狮子群吼一般。庄云:佛经中的“庄严云”。并雁行:形容行列整齐,如同并排飞翔的大雁。直破:直接突破。波旬:梵语“婆罗门”,意为恶魔,这里指破坏佛法的魔鬼。露布
【注释】 1.潭日诸滩:指经过的十八个险滩。潭,地名。 2.中流:江流中央。 3.乱石:多险的石头。 4.入望:远望。 5.嶂:山峰。 6.晨犹合:早晨雾气仍然浓密。 7.岩烟:岩壁上的烟雾。 8. 词客:诗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与友人游历山水之作。 首联“潭日诸滩急,中流一棹孤”,写行船途中险滩急流的景象。潭日,指江中小洲上的太阳;中流,指江流中央。“急”字写出了险滩的流速之快
``` 江都道中和答潘伯登 泛泛江都棹,河平水不流。 闲情添客路,春色忆皇州。 未访琼花胜,聊携宝剑游。 知君有高抱,期作济川舟。 注释:在江都江边泛舟,只见河水平静无波。闲暇的思绪增添了旅途的寂寞。春天的景色让人怀念起京城的美好。没有拜访过琼花胜景,却带着宝剑游玩。知道你心怀高远志向,期待能成为济世安邦的栋梁之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赠友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江都江边泛舟的情景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在广东时的作品。“岁甲子”指天启甲子年,也就是明朝熹宗天启元年(1620),当时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叛兵犯广州”,指明末农民军攻陷北京,李自成建立大顺国之后,又攻破了南明弘光朝的首都南京,接着就南下进攻广东。“师大溃将失律也慨然赋之以纪其事”中的“溃”指失败,“失律”指失去纪律。此句说由于明末农民军的猖獗和清军的无能,导致了广东地区战事频繁